打開外殼后,更詳細的掃描就可以進行了。艾瑞克斯通過全息圖像來觀察這一部分設備如今的狀況。通過與山河社稷號資料圖的對比,可以確定他找到的是原本右后方的主推進器,外加其配套的輔助能源和損管護盾。這一部分的設備都是完整的,拿回來維護一下就可以直接用。其周圍還有零星艙室和通道,設備雖然都還在,但缺少基礎系統的支撐,一直處于關閉狀態。
山河社稷號是一艘巨大的星艦,主推進器負責它在亞光速階段的運動。到了星艦文明時代,如果說超光速(曲速)航行是考量科技水平的硬標尺,那亞光速時的機動能力就是一根軟尺。它對抗的是各個天體的引力,從小行星到恒星,甚至在黑洞附近的航行能力,都是靠亞光速推進器處理的。
反重力引擎只在“平常”情況下有效,主推進器則是要應付“各種”情況。山河社稷號的主推進器是一臺空間疊壓推進器,基本原理與曲速推進器一樣,但是它搬運的是身后的空間,同時在身后疊加,最終釋放。如果說噴氣式引擎以壓縮空氣做功來產生動能,那么空間疊壓推進器就是壓縮空間做功來產生位移。
不是提供動能,而是直接產生位移。通過噴射粒子的反作用力來推動星艦的方式雖然可以很接近光速,但在面對極端環境時,無法為巨型星艦提供足夠的機動性。而且驅動山河社稷號這種星艦需要噴射大量粒子,比太陽風還要恐怖數倍,大部分星球根本不能承受這樣的傷害。
曲速引擎從1開始,也就是1倍光速。從來只有更快的曲速,很少有人需要低于1的曲速引擎,而這恰恰是空間疊壓推進器的技術基礎。山河社稷號是要從將死的舊宇宙來到新宇宙的,面對的是物理規則有所改變的環境。粒子反沖的推進形式看起來似乎比較簡單,但不管是粒子性質、產生粒子的方式以及推進效率都是未知的,都可能被新宇宙的物理規則改變。而直接操作空間來產生位移,所涉及的物理規則系統要相對更少。
更有可能在新宇宙正常運行,這成了山河社稷號等一批星艦的重要設計標準。這一標準對現在的艾瑞克斯沒什么約束,他想要的只是這款大型推進器。重建的山河社稷號將會比之前功能縮水、噸位減小,只要曾經的一臺主推進器就足夠驅動了。每一個回收的設備都可以縮短建造工期,這就是它的意義。
來自下方的信息不斷回饋,艾瑞克斯對推進器的情況就有了更多了解,然后才能確定吊裝方案。首先要把推進器設備和陳年老殼分離開,然后根據重量分布對推進器的結構進行加固。當然,在此期間還要先維修下面的護盾發生器,同時新設備用的護盾。如果意外發生,整個地層結構發生垮塌,新的護盾要立刻起到支撐作用,至少堅持到魚龍張開引力屏障,將周圍的環境整個包裹起來。
艾瑞克斯希望最好不要發展到需要引力屏障的那一步,因為那會極大限制魚龍號的機動性,暫時將它拖在這里。如果這個時候掃描到埃米她們的信號,也許就會耽誤了。不過說來好奇怪,她們去哪兒了?魚龍已經用山河社稷號最好的雷達對引力屏障內進行了完整掃描,沒找到任何復合進化人的星艦。準確地說,只找到了天人的星艦。
怪了,她們能跑哪兒去?總不至于是墜毀了吧?如果真是在地面上,那掃描不出來情有可原。地面環境比天空可要復雜多了,需要辨別特征的工作完全不可同日而語。如果是找特定的東西,比如山河社稷號特有的艦體材料,這還好辦。若是一邊掃描一邊分析各種信號都是什么,以天土的面積,這個工作就太耗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