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撈東西,看來下面的情況基本穩固了。”艾瑞克斯從系統中調閱下方的施工進度,出于謹慎的習慣又給加了幾道力場防護。隨后他下達啟動命令,先把工程護盾給支棱起來。
嶄新的護盾慢慢擴張,貼合到已經有三億年歷史的舊護盾內側。通過精細化控制,它并不會去干擾舊護盾的工作,只是準備在它出問題的時候立刻頂上去。隨后,魚龍射出牽引光束,準確命中下方主引擎的承重點,將它拉離地面,暫時懸在1米的高度上。這個時候,兵馬俑立刻將反重力發生器推到主引擎下方。它既可以作為緩沖,也可以作為支撐,讓牽引光束擁有更大的控制余量。
反重力發生器鋪設好之后,牽引光束才開始正經提升主引擎的高度。此時,陳舊的護盾開始震蕩,與“蛋殼”互相碰撞,制造了輕微的地震波。此時魚龍號提升功率,用自己的護盾搶過主引擎護盾的主導權,穩定住兩個護盾共同形成的泡泡。
除了這點地震波外,一切都進行的很順利。當主引擎離開蛋殼后,它上面的護盾就被關閉,工程應急護盾接過班來撐住山洞。從結果上看,工程護盾很好地完成了任務,再有這樣的行動完全可以采取一樣的方法來進行。
魚龍再次長大嘴巴,將主引擎吞進來,隨后魚龍開始倒退上升。主引擎太長,魚龍沒法在隧道內轉身,而且也沒必要為了轉身向側面挖出新空間。倒退就倒退吧,反正感應器是全域的,前面后面視力完全相等。在反重力引擎和五千臺機動推進器的共同努力下,只用了一分多鐘的時間,魚龍就再次回到天空之中。
艙室開始變形,給主推進器留出空間。內部的牽引光束、柔質慣性阻尼、引力作用板和兵馬俑通力協作,將它帶到船塢艙去。幾億年來,這是膜對撞機首次再見主推進器——哦,不對,它們在山河社稷號上并沒有直接關聯,應該沒見過面。
兩個大物件往肚子里一裝,魚龍號就有一截身子變得僵硬起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船塢內還是要保持相對穩定,不能總是每天波峰波谷來回蕩漾。艾瑞克斯和魚龍號保持腦連接,協助它適應身體的新變化,順便將洞口處理一下,消除這里的施工痕跡。等到這些工作做完后,艾瑞克斯突然回過神來。
從生物星艦的肚子里造一艘星艦,這和生孩子沒多少區別——他哪來的經驗傳授給魚龍呢?
不過是瞎琢磨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