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床之下的挖掘工作按照計劃穩步推進,其間雖然遇到了一些小問題,但還都在系統能夠自主處理的誤差范圍之內。根據掃描,深海之下是一整個損管備件生產線,能夠生產大部分零部件,還存放著一定數量的維護機器人。
在山河社稷號墜毀后,這里不像之前的主引擎艙還有獨立能源和護盾,因此無法用隔絕自己的方式進行保護。損管備件生產線在山河社稷號上是個非常獨立的部分,平時就像個倉庫一樣,根本沒什么活動。而在墜毀后,這個“倉庫”也沒有接到新的命令。
如果一直什么也不做,這個倉庫也會像那些小型碎片一樣,被時間抹平棱角、被自然重新融合吸收。好在所有的損管備件生產線都有一個“自持”的基本命令,就是保證自己能夠維護自己,不需要星艦向它投入任何維護,它保證在需要的時候能夠完全正常工作。因此當倉庫受到風蝕日曬雨淋后,里面的維護機器人就開始行動,處理這些損傷。
能源總有耗盡的一天,材料也是。當內部的應急能源即將見底,“自持”受到嚴重威脅時,維護機器人開始了最終拯救行動。它們尋找各種零件,主要包括拆卸自己——它們不能違背“自持”原則去拆卸生產線——然后修建了一個保護結構,同時還能夠吸收外界多種能量來補充自身消耗。能量總是不夠用的,而且沒有護盾這種能量力場進行保護,物質總是會傷害物質。因此倉庫的狀況只會越來越壞,久而久之,這里的“自持”標準不得不下降。后來,地質活動將它沉到水底,陷入泥里。平原變成了湖泊,湖泊成了海洋,最后這里成了個幽深的海溝,它還在海床之下很深的地方。
還活著,但是活得不怎么好,已經開始琢磨怎么結束。魚龍號挖到它附近的時候,倉庫的自持力已經到了盡頭,機器人只剩下0.68個,剩余的能量也只能按年計算。或許年這個單位對一般生物來說已經很有分量,但是個位數和九位數相比還是相差太大。損管備件生產線還剩下最后半口氣,然后就被艾瑞克斯給續上了。
將倉庫搬運進來要省事很多,它外面有維護機器人造的承壓殼,里面還保持著獨立,因此直接就能用牽引光束。經過掃描、清洗和檢查,ZTFD找到了倉庫原來與星艦連接的樞紐,于是就將它連上了標準接口。核心艙的指令、魚龍號的能源,重新投入進這個三億年孤獨孩童的嘴巴里,它哇的一聲就哭了。
不是真哭,而是艙門打開的聲音正巧就是“哇……”。
“哭聲”之后,便是接連不斷的嘩啦嘩啦聲。倉庫在地下那么多年,早就沒力氣調整姿勢,只能由著地質的力量轉來轉去。加之里面的維護機器人拆自己補損傷,滿地的零件是可想而知的情景。牽引光束將倉庫擺正了位置,也就弄倒了零件山。一大堆生銹的、腐蝕的、磨損的、裁切的設備零件如同小河一樣流淌下來,這分明是堅持到底的勛章。
最后的維護機器人只剩下68%的綜合功能,它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補充能量,為自己續上性命。生產線得到外界支持后,立刻開始自檢,這就準備開工。此時,殘缺了一個肩膀和半邊腰的機器人從充能位置站起來,拿起一些舊零件,放進生產線的能量熔爐中。
打印用的原材料早就沒了,使用能量熔爐回收舊設備,這成了補充零件的唯一選擇。艾瑞克斯不需要它們這個拮據,立刻將各種原材料搬運過去。首先修好維護機器人,然后提升損管備件生產線的狀態,盡可能讓它完好如初。當然,進行全面的自檢和外部檢查也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