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天的金光在每個人的“眉心”劈過之后,宇宙還是靜悄悄的。這么大的聲勢,不該只有一個悄無聲息的結果,因此魚龍張開了嘴巴,向著之前開天辟地的“爆點”。
發射息壤球。
魚龍吐珠,吐了個爽。二百顆息壤球接連發射出去,首尾相接連成串,沖向黑色的虛空。大家的目光順著飛行的息壤球一路追隨,發現這些息壤球不斷加速,自己進入曲速。目光轉向引力波雷達,繼續追蹤,這些息壤球在距離魚龍號十萬八千光秒的位置毫無征兆地突然消失,仿佛去了另一個世界。
“你總說維度的事情。息壤球轉變維度了?”小埃米問道。
“也對也不對。準確地說息壤球升維了,目前在第四維。理論上可以更高,但沒必要,而且我目前最多能感受到五維,再高了我也觀察不到、控制不到。如果我把它們推到五維,萬一它們偶然進入六維,我就無法發現,也就無法防范危險。再說四維也剛剛好夠用。”
艾瑞克斯一邊解釋,一邊讓完成吐珠的魚龍閉上嘴巴、合攏胸腹通道,并將引力屏障的功率開到最大,覆蓋全身。他看到這些工作都穩步、順利、持續地推進,才繼續說道:
“息壤球能夠改變環境,有時候感覺它會憑空創造物質,這種說法可以描述現象,卻偏離了本質。物質不可能憑空創造出來,物理的說法是它對四維的物體進行了短時間、長時效的三維展開。”
三維物體若是在二維空間展開,那么“占地面積”會有多大?結論是“二維空間有多大,就能展開多大”。這就像給一個人做斷層掃描(CT),理論上可以切分無數二維的圖像來,這些無數的圖像可以填滿無限大的二維桌面,這就是形象化的二維展開結果——只不過實際過程并非是切片和填滿這兩個動作。同樣的道理,四維物體在三維空間展開,完全可以“填滿”宇宙,或者說它就是宇宙自己。
膜理論并不認為宇宙“是”一張膜,而是為了便于理解,認為宇宙“像”一張膜,它的整個生命周期就是從某一點開始的維度展開。從高維向三維進行展開的那一瞬間,當前宇宙的時間和空間誕生了。那個維度展開的“起點”也就是大爆炸理論發生的“起點”。
維度展開、宇宙鋪陳的“速度”決定了光速,但它們只是由一個決定了另外一個,它們之間的“速度”概念完全不同。如果將維度展開想象成吹脹氣球的過程,那么在宇宙中的運行速度——包括光速——都是在擴張表面上進行的運動,仿佛螞蟻在氣球表面爬行。它完全不影響氣球膨脹的速度。
“膜對撞機在當前宇宙引入了第四維的速度方向,也就是你們看到的那條金色直線。那條直線在三維空間中實際并不存在,只是你們的空間感知會察覺異常,通過腦補或者數據填充,在邏輯上讓你們感受到一條線:它垂直于當前宇宙的三維,被迫處于持續的運動中。”
艾瑞克斯低頭看了看控制臺的原子鐘,然后抓住最后一點時間說道:“單純有維度是不行的,還必須從四維空間拽點東西下來。息壤球和膜對撞機共同作用,找到四維空間的物質,然后在當前世界進行一秒展開。四維空間少了個無限小,三維空間多了個一光秒半徑物質球。來,準備好看看模擬的宇宙大爆炸煙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