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院士提出反對意見?”
韓啟濤心里頓時打了一個問號。
雖然韓啟濤之前也有過心理準備,因為自己這個技術方案太冒進了,項目的成敗,不僅涉及到電力人的聲譽問題,還需要國家投入不少資金的,可能會遇到發改委的一些猶豫的,但沒想到是有院士提出反對意見了。
院士的反對意見,那可要認真想想辦法了。
院士階層代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最高水平了,韓啟濤對他們這些大牛也是極為的尊敬的。
正是由于他們的以敢為人先的披荊斬棘,才構筑起起國家的堅實宏偉的科技大廈。
韓啟濤尊敬這些院士的另一個院士,不僅是因為他們學富五斗,而且還因為他們有著鐵骨錚錚的傲骨,敢于挑戰權威。
說白一點,就是誰都不怕,認死理!
比如說,在一些大型項目要準備上馬的時候,總有一些院士站出來表達自己的不同看法,哪怕領導一再做工作,他們也一再堅持自己的原則。
這就叫知識分子的傲骨。
比如說前世的三峽工程,或者說后來上馬的1100kv特高壓項目,都遭遇過一些院士的反對意見,而且還是一些資深老院士的反對。
雖然他們的聲音最終還是被壓下去了,但并不代表他們就是為了搞事情,他們也是從專業的角度提出自己的專業意見而已。
一個社會,只有一種聲音,是不健康的。
百家爭鳴,才是各個行業健康發展的長久之道。
特別是在科研界,要有集體的智慧,也要善于傾聽不同的意見和聲音,這樣才能迸發出科學的火花。
但不同意見,并不能代表你可以自以為高人一等的瞎逼逼!
提出不同意見,出發點是要為了國家民族的長遠發展,而不是為了反對而反對!
為了反對而反對,就變成另一個極端,成了人見人喊打的“公蛆黨”了。
那些曾經活躍在媒體上的“公蛆黨”,比如某高某曉松、某汪某方之流的“公蛆黨”,張嘴就言必國外的月亮比國內圓、國外的空氣比國內香,一身軟骨頭已經走火入魔。
殊不知,在當今網絡高度發達的今天,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這些“公蛆黨”已經不能成為“導師”忽悠年輕一代了!
公蛆黨”們確實要好好的反思一下,為什么人家老院士們這么受全國人民愛戴,而他們卻一發言就被雪亮的人民群眾如過街老鼠的對待了。
言歸正傳。
“呂總,到底其中發生了什么回事?”
韓啟濤想了解清楚其中的緣由,這樣才好“對癥下藥”。
呂振國說:“你做出來那個技術方案,由于技術太創新了,國內也沒先例,發改委那邊審批是需要征求專家意見的,于是他們征求了國內電力界有名的資深院士范興洋老前輩。”
“結果范老也覺得我們這個方案太冒進,而且投資金額巨大,搞不好就會讓國家上億的資金投入打水漂了,所以還想讓我們再研究一下可行性,結果就提了反對意見了。”
“而發改委那邊也是很尊重范老的意見的,也想讓我們再細化一下可行性,免得項目上馬了再打水漂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了。”
原來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