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札甲之外,墨苑這里還接了優化現有漢軍軍械的工作。
幾十年前的秦朝事情,是青銅器的技術最巔峰。
那個時代的青銅器制作工藝與性能,已經是真正的達到了潛力極限。
也正是因此,鐵器開始大規模普及。
因為比起鐵器來說,青銅器的鐵器已經被挖掘殆盡,而鐵器卻是依舊潛力無限。
所以到了漢時,鐵器開始大規模在生產生活以及軍中大規模普及。
鐵甲不提,已經是在改進札甲。至于說板甲什么的,需要在水利鍛造機出來之后才有可能擁有。
而農具方面,除了曲轅犁之外,還有鏟、鋤、耙、鐮等等鐵器農具開始推廣。
至于日常的生產工具,斧、錛、錘、鑿、刀、鋸、錐、釘等等的出現,更是急速擴大了百姓們與自然爭奪資源的速度與實力。
在武器方面,之前較短的青銅劍,在鐵器當道之后轉為了強大的環首大鐵刀!
厚背鐵刀與青銅短劍之間的差距,是完完全全的代差。
漢軍甲士一刀劈下去,匈奴人的皮甲穿與不穿區別不大。
而長兵方面,則是從曾經的銅戈,逐步轉變成了鐵矛與鐵戟。不但威力更大,而且便于大規模制造。
除了上述這些之外,實際上還有一個非常至關重要,卻是容易被忽略的技術革新。
那就是傳統的弓箭箭鏃,也從銅制的轉變為鐵質的。
鐵質的鏃不但更加銳利,而且更加便于大規模生產。
對比起還在使用狼牙打磨的箭頭的匈奴人來說,大漢在軍備上已經是完全處于層次上的領先。
歷史上小豬時期的爆發與開疆拓土,實際上是多重原因在那個時代匯聚了起來所形成。
先是有文景之治打下來的基礎,再有內部科技率先完成了從銅器到鐵器的階段性提升。而對手還處在原始的打磨制品階段。
最后是英明神武的皇帝配上天下無雙的將軍們,自然也就是成就了不世之功。
墨苑里不斷推陳出新,優化了工具與兵器甲胄,很快就會進入少府的眾多工坊之中,然后大規模的開始進行普及。
大漢的軟硬實力,都是在不知不覺之中快速提升。
王霄不好說日新月異,但是一年一個臺階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提高武器甲胄的質量與產量,是為了與匈奴人打仗。
而增加糧食的目的,歸根到底還是為了增加人口。
可人口的增加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從口吐白沫到長大成人,至少需要十八年。
除此之外,想要短時間內大規模提升人口,就只有一個辦法。
那就是讓百姓們主動將隱匿的人口申報出來。
百姓們之所以隱匿人口,那是因為有一個人就要交一份的賦,這可都是錢。
想要讓百姓們主動申報,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取消賦。
對于王霄來說,取消賦簡單,一道圣旨就行。
可失去了那么多的錢,卻是會造成巨大的麻煩。
在那之前,王霄的想辦法解決錢的問題。
漢時的人口問題,歸納到最后還是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