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遭遇漠北決戰那樣的打擊,基本上就會一蹶不振。
出使歸來的主父偃,因為成功完成了和親使命,所以也得到了獎賞。
他的功勞自然不足以封侯,不過混個少上造還是沒有問題的。
大漢雖然沿用了秦朝的功勛爵位制度,可比起前秦的嚴苛來說,在爵位上卻是極為放松。甚至曾經做過給所有人都升爵位的事情。
至于說花錢捐錢捐糧食去邊關就能換取爵位什么的,在這個時代來說就是小兒科。
爵位這種東西是有上限的,不是說隨隨便便誰都可以升到關內侯,列侯這種有食邑有封地的程度。
就像是晁錯弄出來的納粟受爵,開始的時候的確是騙了很多人。
尤其是那些大商家們,費盡力氣的把糧草物資送到了邊關,可拿到爵位的時候,卻是被告知最多只能到五大夫。
大漢爵位分二十等,最下邊的四級,從公士到不更除了名頭之外并沒有什么意義。
而從第五級的大夫,到第九級的五大夫,才算是真正的爵位。
可大夫級別的爵位在大漢也沒有太大的意義,因為除了能夠免除一些徭役之外,也就是像是爵位越高的人,其兒子去服役的年齡也就越是往后。但是退役的時候卻都是同一個年齡。
還有就是,在九十歲的時候可以按照自己的爵位去領取祿米,也就是養老金。
請注意,漢律規定了是九十歲才能領取。
別說這個時代了,就算是到了醫療資源發達的后世世界,能夠活到九十歲的又能有幾個?
所以說,當初那么多人都被晁錯給騙了。
就算是拿到五大夫的爵位又能如何,除了名聲好聽一點之外,毫無意義。
只有從左庶長開始,才算是真正有意義的爵位。
從第十級的左庶長到地十八級的大庶長,這九個級別被稱為九卿級。
也就是說,這個級別的爵位的人,在朝中可以做九卿,在軍中則可為軍將。
再往上的關內侯與列侯,自然就更加不用多說了。
當年大漢的商人們,可是曾經被晁錯給騙的不要不要的。
到了五大夫之后,再想往上升也升不上去了,等于是錢糧全都白花了。
所以說,王霄給主父偃封爵少上造,就是正式確認了其身份,以后可以做到九卿級別的位置。
沒有相匹配的身份爵位,那在大漢的朝廷之中是混不開的。
因為人家全都是這個侯,那個侯。這個爵,那個爵的。你一低爵位的,甚至干脆就是布衣的平民和他們混一樣的位置,甚至還做他們的頂頭上司。這分明就是在主動制造矛盾吶。
到時候別說是工作了,不互相捅刀子就算是很溫柔了。
除了爵位之外,賜金與賜宅子自然也不能少。
比起賜金來說,主父偃他們更加喜歡宅院。
因為他們都知道,想要在物價水平堪稱天下第一的長安城里生活,那是多么的不容易。
能夠有一座屬于自己的宅院,這是許多長漂一輩子的期盼。
與此同時,在遙遠的衛滿朝鮮那邊,第一次上戰場的衛青,也刷出了自己的第一次實戰。
一支匆匆忙忙集結起來的衛滿朝鮮兵馬,在沒有得到任何詳細情報的情況下,就直接攔截在了衛青所部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