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抵消王太后用來作為護身符的孝道,王霄需要從幾個層面下手。
思想上要清除黃老派,這種講究無為而治的保守派思想,在國力不足的時候的確是有用處。
可在此時準備對外作戰的時候,就成為了桎梏。
歷史上小豬用的是儒家,而王霄卻是決定百家爭鳴。
再有就是信息披露,王霄要讓天下人都知道,不能一句孝道下來什么事情都能做。
他之前弄出來了造紙與印刷的技術,用在這方面絕對是恰到好處。
造出了紙張,還能進行大規模的印刷,這就從源頭上解決了信息傳播的資源困難。
畢竟寫在竹簡上費時費力,而且寫的少,重量大。
用絹帛的話,以這個時代的生產力來說,成本簡直是讓人望而卻步。
紙張的好處毋庸置疑,承載的信息量很大,同時成本極低。
“拜見天子。”
田蚡走了之后,董仲舒很快就來陛見。
“交代你的事情,辦的怎么樣了?”
董仲舒非常恭敬的行禮“回天子話,報紙已經做好了,微臣帶來了第一份樣板,請陛下觀鑒。”
來長安城之前,董仲舒非常高傲的。因為他相信自己的才學,肯定會得到天子重用。
既然會被天子有所求,那自然是會帶著傲氣。
可一場考試下來,董仲舒見到了太多真正的天才,百家之間互相爭奪,更是讓他有著強烈的危機感。
被王霄仍在中常侍的位置上幾年,整天和那些宦官們打交道,董仲舒的心性早已經被磨平了棱角。
所以當之前王霄讓他去做世界上第一份報紙的時候,哪怕不知道報紙是什么玩意,他也是非常興奮的用心去做。
“拿過來看看。”王霄露出了笑容“你到是挺快的。”
王霄這兒當然不會有專門的新聞紙,也就是白報紙,那玩意屬于細致分工。
為了壓縮成本,用的是產量最大的,那種淡黃色的紙張。
單張大小約等于十六開的尺寸,幾張釘在一起就成了一份報紙。
‘陛下悼念孝文太皇太后文...’
第一張就是王霄親筆撰寫的紀念祭文,仔細看一遍那叫一個錯別字都沒有。
董仲舒出聲說“這是臣單獨核對的,絕無一字差錯。”
這倒不是王霄在較真,而是這些東西都是要發行全天下的。
哪怕上面只是錯了一個字,成千上萬份的印刷出來發下去,看到的人都會當是天子寫錯了。他們可不會去理解什么叫做排版校錯。
“不錯,有心了。”王霄頷首,翻過去看下邊的。
‘未央宮衛尉衛青,一個從騎奴走向將軍的男子漢...’
一連幾個wei之后,這是為衛青搖旗吶喊的文章,算是為他回來之后上位在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