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起碼,得讓全天下的人都知道衛青的功勛。
至于他衛青是個什么樣的人,那真的是報紙上寫什么,全天下的百姓們就當是什么。
“這里有一點要修改。”
王霄指著文章里的一處“把這句‘衛青乃衛夫人之弟’改成‘因衛青之功,天子特迎其姐入未央宮。’”
真被挑出了錯來,董仲舒連忙應聲“喏,立刻就改。”
“以后正式印刷發行之前,必須送到朕這里來審閱。審閱過了才準去印刷,并且原版要留在蘭臺。一旦發行出去的報紙與蘭臺留下的原版有不一樣的地方,從編撰到印刷的,全都送廷尉衙門。”
董仲舒背上出汗,本以為這是個能夠宣揚公羊派的好機會,沒想到還暗藏著如此危險。
“別擔心。”
看到董仲舒這么害怕,王霄笑著安撫他說“印刷之術現在只有少府才有,別人想害你們也沒那本事。”
王霄在大漢各地普及了造紙術,因為紙張的確是可以很大程度上為百姓們帶來好處。
別的不說,柔軟的紙張肯定比堅硬的廁籌好用的多。
可印刷術這邊,王霄卻是牢牢掌握著技術源頭,除了重兵看護的少府作坊之外,根本就沒人知道那些幾乎一模一樣的字體,是怎么印刷出來的。
知識推廣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這種大規模推廣知識的能力,必須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否則的話,一旦印刷術被普及開來,那些野心家們真的是什么都敢寫。
而且更重要的是,百姓們幾乎都是沒文化的文盲,他們基本上就是看到什么就相信什么。
所以,王霄可以普及造紙,但是印刷這邊卻是絕對不許外傳。
再往后面翻看下去,就是諸如‘廷尉衙門審結XX侯XX案...’
‘朝廷下發明文,要求各地藩王必須推動推恩令之事...’
‘秋收即將到來,收獲之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有關此次南征,立功人員名單...’
‘筆名‘寫手注定沒前途’所寫封神榜第一章...’
除了沒有花里胡哨的廣告,別的方面已經是比較接近現代世界的報紙了。
王霄滿意頷首“不錯,比邸報強的多。”
邸報這個東西,其實現在大漢這里就有了。
不過這種邸報并非是報紙,而是一種定期把天子的諭旨,詔書,臣僚奏議等官方文書,以及宮廷大事等有關政治情報傳遞去往各處的信息傳播體。
當然了,這個時候也不叫邸報,這名字是宋朝才出現的,為了行文方便才這么表述。
而王霄手里的這份新報紙,則是涵蓋了方方面面。是真正面向全天下百姓的,而不是只給郡守縣令與諸侯王們看。
“以后你就是大漢新聞的總編輯。”
王霄起身將報紙還給了董仲舒“待遇方面中兩千石。”
之前還在憂心忡忡,害怕承擔責任的董仲舒,一聽到這個待遇,立馬精神飽滿起來。
他鄭重其事的向著王霄行禮“謝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