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雨欣:“我認識一個朋友,北京土著,娃四歲的時候去了上海,原因是想讓孩子得到更優質的教育。”
關煌疑惑,“怎么回事?北京的教育不如上海嗎?”
張雨欣:“我當時也是這么問她的。”
“她怎么說?”
張雨欣回答,“她說,上海優質教育主要拼錢,北京的優質教育,就算你有錢也拼不起,優質教育資源都在公立學校,民辦是陪跑,沒關系行不通。”
關煌搖頭,“我不信,有錢還搞不定?”
張雨欣“哼”了一下,“那是你見識少。”
關煌笑:“那你讓我見識見識唄。”
張雨欣:“有一個小學,運動會在奧體舉辦,一萬八千人,座無虛席,奧委會副主席宣布開幕,央視主持人擔任解說,所有項目的奧運冠軍到場為小朋友們加油助威,怎么樣?”
關煌聽得目瞪口呆。
他剛從泥腿子階層脫身,暫時也沒這方面的需求,還真不知道有人會這么玩。
確實不是錢能解決的事。
張雨欣繼續說道,“牛小的實驗設備從英國進口,校慶儀式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學生文藝表演都是去國家大劇院。在你還不知道互聯網是啥的年代,就已經教設計網頁和做fsh,孩子們跟著中科院研究所的專家搞無土栽培,直接真機艙模擬試飛訓練,你說說?”
關煌不得不服。
家長們為了下一代,確實夠拼的。
這種資源投入,映射了一個國家的情況。
張雨欣感慨:“東西城富貴,海淀多高知高能。就拿最著名的東城史家來說,距離外交部近,很多外交部子女在此讀書。學生經常有機會參加各種外事活動,見到的都是希拉里、貝克漢姆這些新聞人物,辦個活動請嘉賓也是郭晶晶、姚明這種國寶級運動員……”
關煌笑了下,“你懂得倒是挺多的。”
張雨欣有點不好意思,“聽別人提過幾句。”
關煌摸了一下她的肚子,“是為以后做打算的嗎?”
“煩人。”
關煌隨即說道,“你這樣一說,我倒是想起一個觀點來。”
張雨欣問:“什么?”
關煌:“現在網上一說到成功人士、富人階層,有人就不服氣—你丫的雖然有錢,但是你兒子不成器啊,現在來看,還真不一定。”
張雨欣問:“哪點不一定?”
關煌解釋:“想成為大人物,沒有固定模式可言,但是,卻有很多增加可能性的方法。”
“比如?”
關煌:“從出生就開始競爭,贏了起跑線,然后一直贏,贏到今天。”
張雨欣沒有說話。
關煌繼續說道,“根據一項科學研究,成功者從很小的時候就取得了可見的成就。以美國為例,如果父母能把孩子送進top1%的幼兒園,從此一路名校,就有很大可能進入哈佛大學,而這一切努力,都能直接增加一個人成為巨富的可能性。”
張雨欣感慨,“這樣一來,豈不是強者愈強,弱者愈弱。”
關煌“哈哈”一笑,“這就是命運的奇妙,概率永遠是概率,和個體無關,就好像一個學校有99%的人考上重點大學,偏偏你就是1%。”
張雨欣看了他一眼,“對啊,你上了一個野雞大學,最后還不是成功了?”
關煌笑笑,沒有繼續下去,轉口問道,“說了這么多,你找到人沒。”
張雨欣有點為難,“還在找。”
作為一個女明星,雖然有點錢,但遠遠算不上重要人物。
或許比普通人強一點,但在大人物眼中,和窮鬼差不多。
關煌攬著她,“別找了,交給我吧。”
張雨欣想想,有點不好意思。
關煌:“這有什么,以后你的事就是我的事。”
張雨欣嬌嗔,“誰答應你了。”
關煌“哈哈”一笑,知道她臉皮薄,也不再調戲她。
想了想拿出手機給高永勝打了過去。
這種事,交給他這個土著,正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