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楊小蜜臉上消退不去的潮紅,小鹿突然意識到什么,暗暗啐了一口。
關煌問:“怎么了?”
小鹿回答:“網上有人說,《每日新聞》是新聞界的毒草,號召大家抵制它。”
關煌愣了一下,“拿過來我看看。”
每日新聞作為星火公司下面的獨立項目,一向不顯山不露水,從來沒想過會被人盯上。
小鹿拿出手機,解鎖遞了過來。
關煌大概瀏覽一下,帖子熱度很高。
標題是:《每日新聞》,殺時間內容的工業化大生產。
文章分析了《每日新聞》的運作模式。
系統自動監視用戶的搜索流量,根據關鍵詞實時列舉當前人們最感興趣的話題。
編輯根本不需要去猜用戶想看什么,系統直接把用戶想看什么算出來。
《每日新聞》用數據分析的辦法,把新聞話題分為三類:突發性、季節性、常青性。
隨后通過新聞機器人自動撰寫文章。
寫文章時,從四個方面考慮:能帶來多少流量、能帶來多少廣告收入、需要用多長時間寫完、寫作質量——這也是最不重要的一點,出點錯也沒人在意
并把寫好的文章發給編輯審核,保證不出現低級的錯誤。
從調研、撰寫、審核、配圖、編輯排版到上線,總共不超過10分鐘。
平均到一篇文章上的時間更短。
如果說之前傳統媒體是讓記者前往一線采訪報道,或者是對外約稿,請一位高水平作者自己調研寫作。
那《每日新聞》完全就是工業化生產。
毫無美感,不重質量,成本低廉,只會推送用戶喜歡的信息。
不能給讀者提供任何有價值的東西,簡直就是精神垃圾。
文章最后呼吁大家抵制毒草。
“小事,放心吧。”
小鹿擔心問,“沒事嗎?我看很多人都贊成文章觀點。”
關煌笑著說,“大道理人人都懂,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幾個?都是嘴炮而已,人們最擅長的就是寬于律己,嚴于待人。”
小鹿似懂非懂,“那就好,那就好。”
關煌見狀,不禁有點感動。
對方雖然私生活不是很檢點,但是人并不壞。
可以做朋友。
再說了,私生活?他可沒有道德立場。
幾人說了一會閑話,很快有人來找關煌談事情。
楊小蜜兩人很有眼色把空間讓了出來。
走到不遠處,小鹿低聲問道,“Mini,你最近都沒什么作品,時間長了,粉絲恐怕會流失,真要轉型做老板啊”
楊小蜜搖頭,“沒有,最近事太多,忙過這段時間就好了。”
小鹿贊同,“嗯,我覺得咱們的根基還是在粉絲身上,其它的投資什么的,偶爾參與一下就好了。”
楊小蜜沉默一下,沒有直接回答,說起了一件往事,
“好幾年前,我在一次活動中碰到過李jet(連杰),問他為什么不接著做自己的功夫巨星,而是突然轉身去做公益,然后又做了一個公司要推廣太極文化。”
小鹿很感興趣,“他怎么回答?”
楊小蜜:“除了講了講公益和太極本身具有的重要意義之外,他當時還說了一句話,我印象特別深,至今難忘。”
“他說了什么?”
“他說,在巨富看來,明星只不過是一個用錢就可以購買的移動的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