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的研究部成立起來之后的第一天,陸岳濤就因為這個顧問的身份,坐飛機去了一趟杭城阿里巴巴總部,參與了會議。
研究部規模不算大,目前滿打滿算,連做事的帶管事的,攏共12個人,其中有三個,都是馬蕓當初創業時候身邊的所謂十八羅漢,陣容很強大。
開會前五分鐘,是馬蕓自己發言,基本就是把陸岳濤和他講的話,改頭換面一番,為支付寶研究部接下來的工作指明了大方向,然后立刻就開始討論支付寶作為資金池,為用戶提供利息的可行性和操作方式。
沒想到,之前的擔心在一開始就變成了現實:
會上,有一部分人覺得,這筆錢弄來了之后,應該立刻去做最熱門的投資。
比如說當前最熱金融股票市場;這是比較激進的。
也有比較保守的,說應該用這筆錢投入阿里巴巴自身的建設和發展之中,阿里巴巴發展到今天,依舊是個很燒錢的企業,如果沒有源源不斷的資金,很難維持下去,有了這筆來自用戶的錢,那么阿里巴巴就等于有了一個巨大的資金池,可以解決很多本質問題。
這些說法,如果用上帝視角來看,顯然都有問題。
但是落在現實之中,很多是沒有辦法的無奈選擇,或者說在結果沒有出來之前,誰都不能講就一定是錯的。大部分習慣于從結果來看原因,只要結果是錯了,那么這個過程中所有的決策都是錯的,做決策的人都是傻叉;結果是對的,那么決策就是英明的神奇的,決策的人,就是光輝領導。
其實大多數情況下,不一定如此。
提議做熱門投資的,看起來冒險,但是一旦成功,所帶來的回報是驚人的,而已阿里巴巴如今的體量,阿里巴巴領導層和背后股東目前的層級能獲取的信息來判斷,去投資金融市場,其實能賺錢,是大概率事件。
金融這玩意在國內是一個金字塔形狀,越朝上的參與者越少,但是越朝上,賺錢的概率越大,本質上就是吸引大量基于底層的人入場,讓他們心甘情愿的朝上輸送自己的毛,賺錢的本質,并不是多么高深的技術,也不是企業的發展情況如何,而是信息、資金的不對等。
以阿里巴巴面前的實力,是有資格做來做中上層,贏得比較穩定的長期回報的。
說用這個錢,反過來投資阿里巴巴自身,作為阿里巴巴的發展資金的,也沒有錯,畢竟企業時時刻刻都缺錢,只有阿里巴巴強大了,才能保證給用戶合理的回報,才能保證阿里巴巴擁有足夠的賺錢能力和賺錢的地位。
馬蕓也有些拿不準,在會后和陸岳濤單獨做了交流。
陸岳濤覺得,這兩種想法,不能說錯,但目前都不成熟,有比較嚴重的誤區。
做金融,是能賺錢,卻不是目前阿里巴巴的業務重心,這玩意是需要花大心思大精力去做的,而且一旦成功,很容易讓牽動人心,讓人心跑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