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好比本應該耐住寂寞寒窗苦讀,這時候忽然發現擺地攤能賺錢,一天還能賺好多錢,試了幾次之后,難免心里就會想,我這苦巴巴的讀書有什么意義,將來不一定能考上好大學,考上了好大學,還不一定能找到工作,找到了工作,一個月三四千,抵不上兩天擺地攤的錢。
我還讀個毛線?不如現在就去擺攤!
最起碼,我發現擺地攤能賺錢,不愁生活,那我讀書,也就未必那么賣力了,因為有后路了,實在不行,還能去擺攤,不比上大學差。
阿里巴巴正處于上升期,同樣也正是最需要拼搏的時期,哪怕十個員工之中,只有一兩個有這樣的想法,十個干部中,一兩個被帶偏了心思,對于整體的士氣就是很嚴重的影響。
阿里巴巴不是不能做金融,但不是現在。
“那是什么時候?”馬蕓問。
“有幾個關鍵條件,首先是,支付寶已經成為一個單獨的公司,并且有了廣泛的用戶基礎,淘寶也在國內電子商務中,完全站穩了腳跟,那時候才可以分心。其次,也是需要等支付寶經過初期的試水,和政策達成一致之后,確定政策上沒問題,才能這樣全面鋪開,進入金融。”
目前支付寶最重要的,其實還不是怎么用這筆錢,而是在一些大城市和當地的水電電信等等部門展開合作,為用戶提供便利,這才是第一步。
只不過,這一步沒有太多的‘可選項’,不需要進行過多的路線討論,只是按部就班安排人去打通關節,屬于中層乃至基層員工需要動腦筋想的戰術性問題,所以并沒有在會上進行過多的討論而已。
說回這筆錢,至于說投入到阿里巴巴自身的運作之中,同樣存在類似的問題,只不過一個是勾引人心朝外走,一個人讓人有了依仗,而且要知道這筆錢是要支付利息的,阿里巴巴通過這些錢做大做強的過程中,怎么樣去應付用戶的提款和利息?
總不能賣資產吧?
要么就是玩九個蓋子十個杯的游戲,用后來者的錢去支付前面的錢,這顯然是極大的潛在危機,把一個良好的企業變成了危機四伏,企業不怕明面上缺錢,就怕水底下埋著一顆又一顆的大雷。
至于這筆錢到底怎么用,陸岳濤的建議是,一部分就存在銀行吃死利息,用這筆錢,和銀行加強聯系,為將來的大動作鋪路;
這部分的利息,給用戶的,肯定要比給銀行高,但是可以通過非現金方式進行反饋,
比如說一萬塊錢的‘利息’,并不是真金白銀的支付,而是給用戶選擇可以購物時候的折扣,或者繳費時候的折扣,這些折扣,其實是阿里巴巴利用自身‘店大流量大’的優勢,和商家、收費企業談出來的,沒有成本。
另外一部分錢,則可以進行適當的投資,比如投到一些穩賺不賠的項目之中,阿里巴巴自身不做任何金融業務,但是和做金融業務的國有企業合作,把風險減到最小,同時也是為了將來鋪路。
甚至可以有意識的安排一部分新人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