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里的時候,他從來沒有遇到過這樣在一場比賽里瘋狂出手的球員,兩個聯盟的理念天差地別。
在馬刺,鄧肯感覺是契合他的風格的。
馬刺是NBA里少見的團隊型球隊,不管現在是不是這樣,但主教練**維奇在多個場合已經表達了這樣的看法。
鄧肯呢,他也認為籃球比賽是五個人的運動,為此深受振奮,他感覺**維奇就是他在NBA里遇到的最佳教練。
聯盟的第一年,他場均20+10,成為比肩諸多大佬的大佬。
外界給他的評價是堅如磐石。
他也知道,只要像大山一樣堅毅不拔,遲早有一天,他一定能夠收獲成功。
首輪輕松過掉了太陽隊,讓他堅定了團隊籃球的理念。
次輪,遇到了超音速。
超音速也算是一個團隊型的球隊,前面幾場比賽,雙方都是有來有往,都好好的,但今天不一樣了。
秦飛突然爆發了,在這最關鍵的G5戰里........
秦飛的爆發凌駕于兩隊團隊籃球的理念之上,用一次次并不是太過合理的中遠距離跳投,把超音速扛在肩上前行。
超音速其他球員的表現,其實是不如馬刺的,但奈何,秦飛暴走.......
所以籃球比賽,到底是團隊作業能成功還是個人英雄主義至上?
至少這輪系列賽里,鄧肯是沒有辦法找尋答案的,他只能告訴自己,強如喬丹,也是需要皮蓬的輔助,才能完成五冠王的偉業的。
所以,馬刺不是不行,而是需要一個會防守的側翼球員。
這么說,其實也不太準確,但眼下,側翼得分型球員如雨后春筍一般冒出,是NBA里這些年的趨勢。
包括參加選秀的后衛球員,也原來越多。
熟讀心理學的鄧肯在節間休息的時候,一頓胡思亂想,臉上依然還是一副沒有表情的面癱樣子。
喬治卡爾看秦飛的手感好,把秦飛一直留在場上。
此時秦飛得分太多,在場上就算站著不動,也是這場比賽的焦點,對于其他球員而言,是一個吸引注意力的好“靶子”。
秦飛和佩頓兩人如果都出戰40分鐘以上,那剩下后場的時間就只剩下十多分鐘,哪里夠其他球員分,斯諾上來走了個過場后,就又匆匆下場當看客,這工資領起來既心安理得,又輕輕松松。
末節打了一半,超音速77比70,依舊領先7分,而且是超音速球權。
馬刺叫過暫停,沒有多大的效果,**維奇換上所有主力亡命一波,是生是死,只看天命。
雙方對抗更加激烈,秦飛半節沒怎么發揮,這一回合里,繼續讓佩頓和坎普擋拆。
兩人擋拆沒有出機會,坎普拉開之后,秦飛跑上線,本來是準備給佩頓接應的,結果佩頓誤會了,以為秦飛要來掩護。
“額.......”
秦飛將錯就錯,雙手下擺給佩頓掩護。
他身材過于瘦弱,擋不住人,但勝在靈活,佩頓也沒有真準備和秦飛有多好的擋拆效果,意思一下便開始往左移動。
“拆!”
秦飛外彈往外移動,接球之后,繼續順運球手線路突破。
他跨步速度極快,防守球員以為秦飛還是像原來那樣突破之再尋機會。
可就在此時,秦飛一個回拉球,籃球從他的持球的右手手里,背后運到左手,他驟然啟動的身體又急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