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的修建,歷經數代,百年之久,在不斷地擴建、修繕,所以時不時就需要招收工匠。
今次通過考核的上百人,李觀魚趕了個尾巴,下午便進園子了。所有人皆由一名身著藍灰色繡鶯綢緞服的小太監領著他們入宮,李觀魚和阿飛、迪哥兒仨人跟著隊伍規規矩矩地走著。
一路上無聊,有人憋不住時不時地交頭接耳,被小太監沒好氣地呵斥了。行至宮門時,這一百多人,皆挺直胸膛,分外肅穆,侍衛們對照著名冊,一個個地將他們仔仔細細地搜了全身,檢查工具,審查通過,才予以放行。
好在大家都是老實干活的,并沒有出什么紕漏,一路都很順暢,順暢得讓李觀魚都覺得有些乏味了,他想象中的冒險和江湖可不是這樣的。
不多時,他們跨過一道道關卡,到了圓明園,他們將要工作的地方。
放眼望去,蒼穹之下一座巍峨壯美的花園在面前如畫卷一般緩緩展開,亭臺樓閣,池館水榭,奇石林立,翠竹掩吹,溪水潺潺,鶯歌燕舞,是春光正美的時候。
走近了些,細看那些雕塑,無論是花卉翎毛、還是山水人物,皆是鬼斧神工,美輪美奐,所謂仙宮,不外如是,工匠們都驚得呆住了。如此繁華的景象只在年畫里見過,今日親眼所見,竟令那些精美的年畫都黯然失色,好似之前十余年的人生都白活了一般。
“大魚你看!那鶴群是不是師父塑的?跟真的一樣!”
他們走到廊橋上時,迪哥兒突然指著湖面遠處一群栩栩如生的石雕丹頂鶴呼喊著。
“你們是石敢當的徒弟?”隊伍中有聲音道。李老石的手藝在行內數一數二,他最擅長的便是雕塑仙鶴。
有人認出了手法的確出自李老石,亦對隊伍中有李老石的徒弟而感到吃驚不已。
領隊的小太監連忙呵斥住眾人的驚喜歡呼,他不悅地道:“吵嚷什么?肅靜!”
正要指另一處景致給阿飛和李觀魚看的迪哥兒,聞聲悻悻地吐了吐舌頭,撇了撇嘴,聳了聳肩膀。
李觀魚拍了拍迪哥兒的肩膀,示意他稍安勿躁,便又認真地看起了周圍的景致來。說實在的,李觀魚在這批匠人中算是家境優渥的,自小見識的就不少,就是繪本也看得比常人更多。但這些亭臺樓閣,山亭水榭他亦是頭一遭見識,雖然面上不顯,實際上他驚奇得下巴都要掉了。
不成想他老爹那一輩人的手藝竟如此超然至精,想來自己在同輩里算是技藝超群的,可老爹總說他手藝差,李觀魚曾經還挺不服氣的。如今大開眼界之后,他不得不認,同老爹那輩人比起來,自己和他們真是有天壤之別。
李觀魚兀自沉思時,他們走完了廊橋,正要穿過一坪花園草地,草地上用石板堆出了一條小道。
“誒你們說,這宮里的是都腿短還是怎么的?瞧這石板路給鋪得……”李觀魚發覺自己走路的姿勢格外奇怪,邊走邊埋怨道:“只跨一塊吧小碎步似的顯得娘氣,跨兩塊吧又怕扯著襠。”
眾人聞言哄然大笑,大家亦紛紛表示贊同。路過的宮女太監們,聽見了他們的議論,不約而同掩嘴笑起來。
領頭的小太監連忙制止他們:“瞎說什么!小心我拔了你們的舌頭!”
然而小太監的呵斥僅僅起了一時半會兒的作用,很快他們又忍不住聊起來,越聊越放開,聲音不由自主又大了起來,都是年輕人,這一來二去,各自都熟識了不少。
“這地方跟神仙住的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