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出數據之后,黃明哲對于引力子進行精修了一個多星期時間,便將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重新調整一遍,形成了全新的引力理論。
10月16日,CERN的交流隊剛剛達到西安,不過這一次CERN交流隊受到了冷遇,高能所就派兩個辦事員過來招待,其他大佬一個都沒有出現。
至于參觀大羿科研基地的事情,也被一拖再拖。
同日,物理學報為黃明哲的新論文特別增刊,也在這一天全球發布。
事實上,黃明哲之所以不發西方的科學或者自然,而發物理學報,就是為了惡心西方人,也是為了扶持本土學術期刊。
在期刊數學上,真理學社創辦了真理數學期刊,爬山虎聯盟也有聯盟學報、數學新紀元、東方數學,就是對標國際四大數學期刊的。
這四個期刊現在辦得不錯,特別是有黃明哲這個大神級數學霸主在,加上年輕一代數學家迅速的崛起,不僅僅在國內名氣很大,在國際上也是越來越出名。
特別是黃明哲親自坐鎮的真理數學,現在已經有一流數學期刊的水平。
既然要競爭,那就要全面的干,作為華國的期刊,現在這些期刊都是中文在前英文在后的,至于中文不嚴謹,不適合作為學術語言的鬼話聽聽就好。
舉個栗子,為什么外國電力行業要學習中文,因為華國在電力行業足夠強。為什么學術語言不用中文,因為華國在學術界不夠強。
原因就是這么簡單。
而且英文作為學術語言,有一個非常致命的問題,那就是英文需要不斷的造詞,來適應新知識的出現。
這就導致一個問題,非專業人士甚至同一個大領域的小分支之間,都難以讀懂對方的論文,至于普通人那就更加不用說了,估計和看天書沒有區別。
這種情況會導致另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那就是知識無法被普及,只能掌握在一小掫人手上。
人類創造新知識、認識新世界,難道不是為了讓文明進步嗎?
將同樣一本專業的學術著作,將英文版給普通的米國大學生看,將中文版給普通的華國大學生看,你會發現米國大學生仿佛一個文盲,而華國大學生可以讀懂很大一部分。
中文不作為學術語言,是因為國際學術的話語權不在華國手上,不是因為中文不行。
至少現代中文在普及知識上面,絕對強于英文,黃明哲和爬山虎聯盟正在努力的推廣中文學術期刊,同時吸納外國教材的優點,提高課本的可讀性。
華國國內的教材有一個明顯缺點,那就是枯燥無味,通篇都是干巴巴的,其實這個情況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在可讀性方面外國教材確實不錯。
我們要取長補短,而不是一味地全盤否定或者全盤肯定,連宇宙都會有缺陷,不然希格斯粒子不會誕生,萬物將是一鍋湯。
宇稱不守恒告訴我們,對稱性反映不同物質形態在運動中的共性,而對稱性的破壞才使它們顯示出各自的特性。
如同圖案一樣,只有對稱沒有它的破壞,看上去雖然很規則,但同時顯得單調和呆板。
連宇宙都是不完美的,更別說這顆渺小星球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