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城縣的蓮花山核電站旁邊,核聚變發電研究所。
空曠地實驗室里面,一臺比起金烏一號小了好幾倍的核聚變反應爐,被安裝在實驗室中間。
十幾個研究員正在忙碌著調試工作,董寬、魏風也在一旁。
“明哲,你那邊忙完了?”魏風一邊看著電腦一邊問道。
“剛剛忙完。”
停下手上工作的魏風,想起一件事:“對了,為什么給反應爐安裝中微子阻隔層?”
“這是機密。”黃明哲直接回道。
一聽到是機密,魏風也沒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想法,便轉移話題:“這一臺原型機已經是目前最小尺寸了。”
接過設計方案報告,黃明哲一目十行的掃了一遍,將將這些資料記憶起來,添加到核聚變知識體系之中。
隨即激發靈感火花,無數的知識體在頭腦風暴之中,激烈碰撞交融起來,核聚變知識體越來越接近完美。
不過知識體進化的完美,也究竟是理論上的完美,實際上材料問題絕對是一個攔路虎。
他迅速的打開電腦,通過腦波眼鏡進入虛擬世界,啟動輔助設計的仿真空間。
在仿真空間里面,黃明哲爆發出常人難以企及的工程設計能力,特別是在幽靈的輔助下。
核聚變反應爐的各個系統,都被他從頭到尾重新梳理了一遍,而且是在目前擁有的材料基礎上,進行的改進設計。
六個小時之后。
一臺重新的核聚變反應爐出現在仿真空間里面,通過模擬實驗系統,新的核聚變反應爐正在快速的運行。
每當出現漏洞或者運行問題,都可以快速分析出問題所在,根據這些提示黃明哲可以迅速的調整設計方案。
當他退出南柯夢界時,已經是日落西山的黃昏。
伸了伸懶腰,起來活動活動身體。
正在核聚變反應爐一旁的魏風,看到黃明哲出現在實驗室,開口問道:“你的設計改得怎么?”
“你看了就知道。”黃明哲笑著將一個存儲器遞過去。
小跑過來的魏風,一把接過存儲器,插入電腦里面,隨即一大堆設計圖出現在電腦屏幕上。
看了十幾分鐘,魏風轉過頭盯著他:“明哲,我想切開你腦子,看看結構是不是和普通人不一樣。”
“哈哈……”黃明哲笑著搖了搖頭。
一旁的董寬也跟著笑起來,黃明哲一個人可以完成他們幾個月的工作量,甚至比他們更加完美。
他們面前設計的最小級別核聚變反應爐,就是一個長寬高14米的設備,重量高達6000噸左右。
這還沒有計算配電站和變電站,以及其他配套設施,如果加上這些配套設施,上萬噸是妥妥的。
而設計的年發電量是200~400億千瓦時每年。
這個體積和重量,上航母也是可以的,不過唯一比較麻煩的事情,是核聚變反應爐的副產品,那些中子吸收劑以及產生的超重氫。
另外就是核聚變反應爐的發電系統,也和核裂變反應堆不一樣,核裂變反應堆說到底,還是在燒開水;而核聚變反應爐是直接發電的。
安裝在航母上面,除了需要考慮中子吸收劑和超重氫問題,就是如何驅動螺旋槳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