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不能發電之后,將電力拿去燒開水吧!那豈不是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
因此核聚變反應爐上航母,還需要多加驗證,究竟是直接采用電動螺旋槳,還是采用蒸汽輪機,這些都需要仔細研究。
而董寬等人,看完了黃明哲新設計的核聚變反應爐,這個才是真正的小型化核聚變反應爐。
長寬高只有5.3~5.5米左右,重量只有320噸左右,年發電量是50~80億千瓦時左右。
“明哲,你打算如何處理中子吸收劑和超重氫的問題?”魏風一邊看設計圖一邊問道。
“你打開658頁,那里有解決方案。”
魏風打開之后,看了一會才恍然大悟:“你是打算采用自我消耗的方式,將中子吸收劑里面的超重氫,重新注入核聚變反應爐里面。”
董寬也拍手稱贊起來:
“妙!非常妙!如果在船舶或者衛星上面使用,我們應該盡可能提升核聚變反應爐的自持和核燃料利用率,這個方案非常適合小型核聚變反應爐。”
不過黃明哲卻搖了搖頭:“還是太大了,上船舶還可以,上衛星太重了。”
“那倒也是。”董寬無奈的點了點頭。
今年改進版的長征五號B型運載火箭,近地軌道最大載荷是33噸左右,而新設計的方案,核聚變反應爐有320噸左右,這是差不多10倍的差距。
“不過也不是沒有辦法。”黃明哲早就有更加小的設計方案,只不過材料沒有達到要求。
魏風仔細琢磨著他的這一句話:“你的辦法,不會是常溫超導體吧?”
“知我者魏風也。”黃明哲笑著解釋道:“現在核聚變反應爐的重量主要集中在超導體上,超導體的重量占據整個系統42%。”
“可是咱們思維社的超導體研究所,好像沒有太多成果。”魏風想了想說道。
如果國際同行聽到魏風這句話,估計要吐血。
目前思維社超導體研究所的可以量產超導體,只需要零下15.6攝氏度,就可以產生超導磁場;而實驗室里面的超導體,已經可以做到零下3.7攝氏度維持超導磁場。
而魏風要求的超導體是可以在20~30攝氏度,依舊可以穩定維持超導磁場。
黃明哲攤攤手說道:“暫時只能這樣了,你們先把我的這個核聚變反應爐搞出來,我們再一步步改進。”
之前魏風他們研發的核聚變反應爐,一出來就失寵了,不過他們研發的還是可以用的,作為中型核聚變反應爐比較適合。
為了方便核聚變反應爐的劃分,核聚變研究所根據年發電量進行劃分。
超大型核聚變反應爐:年發電量在1萬億千瓦時以上。
大型核聚變反應爐:年發電量在1千億~1萬億千瓦時之間,例如金烏一型和它的改進型。
中型核聚變反應爐:年發電量在100~1000億千瓦時之間,魏風他們最近研發的金烏二型。
小型核聚變反應爐:年發電量在10~100億千瓦時之間,黃明哲剛剛設計的金烏三型,就是這個范疇之內的反應爐。
微型核聚變反應爐:年發電量在10億千瓦時以下的核聚變反應爐就是微型。
不過這些級別還有其他參考值,特別是體積和重量,對于微型核聚變反應爐非常重要。
他們現在也可以設計出10億千瓦時以下的反應爐,問題是體積和重量并沒有縮小,那還不如小型核聚變反應爐。
核聚變實驗室里面,金烏二型的原型機在測試,而金烏三型則進入建造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