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諦聽探測器,聲吶探測器可以直接退役了。
甚至黃明哲還看到了琉球海溝海底的地殼和一部分地幔,其中13處活躍的海底活火山,那炙熱的巖漿正源源不斷噴發出來。
這些數據一進入黃明哲記憶之中,他一下子就計算出明天中午11~13之間,琉球海溝南側海域將發生一次里氏5.6級地震。
“計算一下那些海底活火山的狀態。”黃明哲提醒道。
章思稼一愣,盡管非常不解,還是按照黃明哲的吩咐進行大數據分析。
[……計算結果16,琉球海溝南部海域6號海底活火山,可能在2016年1月18日10~15時,出現一次中等規模噴發,間接可能產生一次里氏5~6級地震……]
這……章思稼沒有想到諦聽探測器還可以應用于地震預測,不過他隨即一想,也覺得合情合理。
諦聽探測器可以掃描出完整的地殼結構,還有一部分上地幔,特別是巖漿發源地的軟流層。
這樣一來,便可以看到這些地層的動態變化,結合專業知識的分析,可以預測出海底活火山引發地震,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測試在繼續進行著。
很快諦聽探測器從東向北,接著向西,然后向南,最后回到東。
一圈下來,周圍2400~3200公里的范圍之內,都被諦聽探測器掃描下來,建立了一個完整的監控模型。
不過單憑一臺諦聽探測器,還顯得勢單力薄一些,一個位置布置6~8臺比較合適。
可以對于周圍區域實現無死角的全天候監控,連什么吸波涂層飛機、地下基地、深海潛艇,在諦聽探測器面前,將無所遁形。
不過黃明哲看著實驗室里面,諦聽探測器那龐大的體積和重量,他在考慮小型化之后,安裝在衛星的問題。
如果縮短探測距離,布置在藍星1500公里軌道上,估計可以將重量縮小到5~6噸左右。
這個重量,長五—C可以一次性運載4顆上1500公里軌道。
要實現全球監控,布置24顆諦聽衛星就足夠了,也就是說長五需要發射6次。
不過剛好今年的衛星發射任務比較輕,黃明哲決定讓在今年將諦聽探測衛星完成布置,順便為明年的鳳凰衛星系統(伽馬射線激光衛星)、沉默衛星系統(中微子核子屏蔽衛星)發射積累經驗。
他知道一個大時代很快就要來臨了,隨著生物計算機的成功,他們和G組織極有可能直接撕破臉皮。
所以要不惜一切代價地增強自己這一邊的力量。
這一場賭局,G組織輸了會不會滅亡,黃明哲不知道,但是人類輸了就是滅亡。
……
“思稼,這一次測試非常成功,我們接下來設計一種在5噸左右的小型諦聽探測器,用于安裝在衛星上面。”黃明哲吩咐道。
章思稼一邊聽一邊將筆記起來,然后他想了想問道:“衛星使用的話,我們是不是應該和航天科工聯動一下?”
黃明哲點了點頭,接著吩咐道:“這方面,我會和航天科工方面聯系,你將研究團隊一分為二,一部分繼續完善諦聽探測器—1型,剩下的投入諦聽探測器—2型的研發工作。”
“沒問題。”
章思稼記下這些事情之后,立馬安排研發團隊,將一小部分研發人員留下來完善諦聽—1型,絕大部分組成諦聽—2型研發工作組。
而黃明哲直接通過南柯夢界的真理城,調集了一部分航天科工的衛星設計工程師過來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