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
經過六天藍星近地軌道環繞飛行的長五—D芯三級,終于成功到達近地軌道和中層軌道之間的交界區,即高度1400~1800公里管道。
到了這一步,本次發射任務已經接近收尾階段了。
文昌航天中心的指揮大廳里面,陳耀依舊在關注著。
而李國慶這些天則在對于芯一級、芯二級進行檢修,為4月10日的第二次發射做準備。
“報告,DT—1衛星投放成功。”
衛星軌道控制小組立馬接過DT—1衛星的控制權。
薄薄的太陽能電池板緩緩展開,衛星自帶的輔助發動機,兩次短暫點火之后,便成功將衛星飛行方向固定在預定軌道上。
接下來五個小時里,DT—2、DT—3、DT—4先后被投放到預定軌道上,并成功入軌。
“芯三級準備軌道修正,目標南太平洋航天器墳場區。”
“軌道修正完成,預計76小時之后,芯三級將墜落預定區域。”
陳耀終于松了一口氣,拿起一旁的礦泉水大喝了一口,半個小時之后他手上拿著一份發射情況簡報。
隨即他吩咐官網公布發射任務圓滿完成的公告;第二是準備將那四顆DT衛星的控制權移交給相關部門;第三是做好技術總結工作。
吩咐了這些事情之后,陳耀向檢修車間過去。
“國慶,好消息。”
李國慶放下分析資料,抬起頭來問道:“衛星成功入軌了?”
“是的,這是簡報。”陳耀將那份簡報遞給李國慶。
此時的李國慶已經不是之前的地中海大叔形象,而是頭發濃密的中年帥哥。
這些天他適應了生物計算機之后,便通過調整體內激素和刺激毛囊細胞,讓自己重新長了一頭茂密烏發。
要不是為了避免太過于突兀,李國慶甚至可以不用戴眼鏡。
翻了翻簡報,李國慶笑著說道:“芯一級和芯二級的檢測情況非常正常,比我們預想中還好。”
對于這個情況,陳耀倒是沒有感到意外,本來他們在設計上和材料使用上,就冗余了30~40%的空間。
如果不是為了可重復使用,他們可以將長五—D火箭的有效載荷提高到60噸左右。
倆人和一眾工程師,討論著如何改進和提升長五—D運載火箭的性能。
……
航天局官網公布了這一次長五—D運載火箭發射成功的公告。
盡管很多人知道這一次發射任務十拿九穩,但是沒有到最后一刻,誰也不敢打包票。
而官網公告給了這一次發射任務蓋棺定論。
航天愛好者論壇。
“熱烈慶祝胖五成功發射!”——火星人
“一次四顆大衛星,而且是接近中軌的大衛星,胖五實力飆升。”——海王星
“不知道重型獵鷹和長五—D誰比較強?”——真男人就開扎古
“真男人就開扎古,從綜合性能來看,應該是長五—D比較強一些,雙方有效載荷差不多,但是回收方式和回收部分上,長五—D的優勢巨大。”——珠穆朗瑪上
“4月10日執行第二次發射任務?會不會太快了一些。”——黑珍珠號
“今年航天領域將投入5000億,單單是長五—D就有發射6次,太給力了。”——喵喵喵
“感覺像上世紀的太空爭霸,有內味了。”——燃燒軍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