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慮到外太空的情況,到時候可能加配一些額外的核燃料罐,以延長核燃料自持時間。
……
黃明哲看了看數據,一切都符合他的設計預期。
“看來我們完成了微型反應爐了。”董寬高興地說道。
黃明哲想了想吩咐道:“可以多細分幾個型號,比如根據各種需要,專門設計一些專業型號。”
“沒問題,微型化有了原型機,咱們現在的科研力量與日俱增,改進工作很快可以完成。”董寬對此是信心滿滿。
一旁的魏風也沒有太大擔心,他現在正思考著其他事情,對于可控核聚變他已經不感興趣了,或者說毫無征服感了。
第一次試運行進行了五個小時,期間進行了超頻發電、變壓輸電、間歇發電等測試工作,一切都非常的順利。
之后,黃明哲吩咐董寬繼續完善金烏四號,并且組織科研力量,開發各種細分型號的金烏四型。
另一邊,航天科工也在準備鳳凰衛星和沉默衛星的發射計劃。
……
上個月,長五—D完成了第六次發射任務,將最后四顆諦聽衛星發射到藍星1500公里軌道上。
自此諦聽衛星系統實現了對于藍星的全天候、無死角監控。
藍星每時每刻的真實情況,都會在虛擬藍星上同步顯示出來,配合剛剛服役的女媧生物超算,幽冥府實現了對于藍星全面監控。
9月1號,瓊州文昌航天發射中心,又迎來了一次重量級發射任務。
長五—E的發射任務,航天科工這幾個月可以說是痛并快樂著,一個月一次的長五—D發射,加上要設計建造長五—E這個月球運載火箭。
不過幸好大量新人類工程師和研究員加入,他們終于在八月底完成了長五—E的建造工作。
不過看著發射架上的長五—E,李國慶和陳耀也感到壓力山大,畢竟時間太趕了。
“發射倒計時10……6……3……0,點火。”
聽著廣播,陳耀和李國慶看著一排排顯示屏。
長五—E屬于不可回收型運載火箭,自然攜帶的燃料也非常多,搭載著一顆改進型的8.6噸諦聽探測器。
點火非常成功,長五—E在主發動機推動下,開始傾斜準備突破卡門線。
芯一級在近地軌道210公里處分離,盡管是不可回收型,但芯一級還是會回歸大氣層,最后墜毀在南太平洋的航天器墓場。
呼!陳耀松了一口氣,突破了大氣層之后,航天火箭最危險的階段終于度過了。
接下來就是環繞藍星軌道,進行變軌機動,不斷向高軌道移動,最后借住藍星的引力彈弓,進入月球軌道。
而進入引力彈弓階段,就是這一次發射任務中第二危險階段,這個過程必須非常精細,不能出一點點失誤。
根據計劃環繞藍星機動,將耗時6天時間,然后進入引力彈弓階段,在9月8日內側凌晨兩點鐘左右,進入月球軌道。
看了看數據之后,陳耀、李國慶便準備返回航天科工的生產基地。
后續跟進工作,只能交給文昌航天中心把控,這大半年來他們已經發射運載火箭和衛星習慣了。
而國外對于一個月發射一次的華國航天速度,也快感到麻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