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
羅鋒霍帶領霍去病號、霍光號,從新文昌衛星城啟程,向月球軌道快速飛行。
由于戰艦飛行速度已經提升到30公里每秒,這個速度超過了第三宇宙速度,連太陽引力都無法束縛宇宙戰艦。
達到這個速度,也意味著宇宙戰艦可以選擇直線飛行進入月球軌道,因為藍星和月球的引力根本捕獲不到宇宙飛船。
此時月球距離新文昌衛星城的距離是37.8萬公里。
這個段距離對于霍去病號而言,其實又分成三個部分,加速飛行5公里,全速飛行20萬公里,減速飛行12.8萬公里。
如果不減速飛行,后果要么直撞月球,要么飛出月球軌道,月球引力的強度不足以捕獲全速前進的宇宙戰艦。
時14分后。
霍去病號和霍光號緩緩環繞著月球3000公里軌道飛行。
透過瞭望窗放眼望去,3000公里之外的月球,如同一個淡黃的磨盤。
月球的各個軌道上,同樣漂浮著不在少數的航天器殘骸,還有之前核爆殘留下來的放射性塵埃。
絕望的月球蜥蜴人,在最后階段甚至引爆了兩百多顆鈷彈,現在月球1000公里軌道之內和月面上,都籠罩著一層放射性鈷60,鈷60大量釋放致命的伽馬射線。
監測員蕭冰看著一行行數據,無奈的搖搖頭說道:
“艦長,情況不太妙,月球輻射濃度已經到達致命劑量的八十多倍,必須啟動核反應屏蔽系統和納米機器人,才可以去除這些殘留鈷60。”
羅鋒吩咐道:“啟動核反應屏蔽系統,準備著陸月球,目標哥白尼環形山。”
“收到。”副艦長王港生操作戰艦向月球正面飛行過去。
而霍光號則停留在軌道上戒備,和準備隨時策應霍去病號。
展開核反應屏蔽系統之后,周圍1200公里之內的核反應和放射性元素,仿佛鳴啼的鳥兒被扼住了喉嚨。
霍去病號以一個傾斜角切入月球,然后向月球正面的哥白尼環形山附近飛行過去。
和一般運載火箭著陸不一樣,霍去病號是采用側停著陸在一片小平原上面。
由于核聚變發動機的動力強勁,就算是側躺在月球表面,霍去病號依舊可以通過輔助發動機,推動飛船上移幾百米,再啟動主發動機上升。
一著陸成功,羅鋒便當機立斷吩咐道:“立刻啟動充電磁場和納米機器人,清理周圍的鈷60殘留。”
“好的。”另一名副艦長,操縱著戰艦本身自帶的納米機器人,向四面八方蔓延過去。
納米機器人通過中微子原子成像掃描儀的數據,捕捉蔓延在空中,以及覆蓋在月壤月巖上的鈷60元素。
將這些鈷60元素集中在一起,隨便選擇了一個區域,用納米機器人挖掘一個坑,將這些鈷60埋藏下去,等到五年半衰期過去,鈷60就會衰變成為沒有放射性的鈷59。
地面的沉積鈷60還比較好處理,真正麻煩的是漂浮在半空中的鈷60,它們正在不斷的漂浮移動著。
由于月球引力非常小,又沒有大氣運動,這些鈷60塵埃沉降的速度會比藍星緩慢幾十倍。
有得必有失,月球的低引力和近真空環境,讓戰艦可以控制納米機器人的半徑擴大到6公里左右。
趁著納米機器人剝離鈷60,羅鋒和一名維修工程師、一名炮手穿著宇航服,走出戰艦氣密艙。
蒼涼和孤寂,這是羅鋒對于月球表面的第一印象。
維修工程師田浩明打開一側的輔助設備艙,推出一輛特制月球車,而炮手周遠則拉出一臺納米保衛者,掛扣在月球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