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大型粒子對撞機之中。
人造微型黑洞實驗依舊在進行,突破1.43億TeV能級的分水嶺之后,微型黑洞的存在時間和能級呈現正相關關系。
直到能級飆升到2.64億TeV,微型黑洞已經可以在真空中維持7.6439秒。
“李群,可以停下來了。”黃明哲吩咐道。
“好的,社長。”李群連忙讓工作人員停止實驗。
從前天開始到現在,一共進行了進行了375次對撞實驗,實驗產生的一切數據,都在黃明哲的預測之中。
而根據“人造微型黑洞界限分析”的預測,一旦對撞能級超過2.7億TeV,便可能引發人造黑洞失控。
億TeV是漸增失控區間,在這個能級區間里面,微型黑洞可能會因為意外的合并、高能粒子的注入、強磁場缺口之類的原因,出現黑洞突變情況。
只需要一瞬間,失控的微型黑洞,便可以將月球吞噬,甚至連藍星也難逃黑洞引力。
而失控的絕對區間是5.1億TeV之后,一旦對撞機能級提升到5.1億TeV之后這個級別,人造微型黑洞便會不可逆轉的出現失控。
這個參數在另一個層面來講,可以用于制造黑洞武器的理論指導。
和新人類戰爭委員會目前正在研究π中微子炮一樣,都是一種衍生型武器。
失控的人造黑洞,只要位置和能級合適,足以摧毀一個恒星系。
而π中微子炮也是同一級別的恒星級武器,只要用π中微子流照射恒星的一部分區域,便會引發恒星內部核聚變失衡,進而激發恒星質量崩塌和亞超新星爆發,瞬間毀滅恒星系,甚至連周圍的恒星系都可能影響到。
這是個武器思路的指導理論,便是黃明哲的π中微子—宇稱再平衡理論。
因此“人造微型黑洞的界限分析”,便是未來黑洞武器的指導理論。
只是這種武器,現在新人類是空有理論,壓根沒有地方可以測試,在太陽系附近,他們可不敢亂來,萬一失控可能先把自己搞死。
……
黃明哲和一眾對于這個課題感興趣的物理學家,正在分析著實驗產生的一大堆數據。
7秒鐘左右的微型黑洞可以做什么?
或許對于很多東西而言,7秒鐘不過是轉瞬即逝的一會,但是對于科學家而言,7秒鐘是漫長又非常有用的一段時間。
至少比起普朗克時間之類,7秒鐘已經漫長到不可思議了。
接下來一個星期時間,月球大型粒子對撞機不斷的撞擊著,李群帶著研究員完成了“秒存微型黑洞的數據模型庫”。
將產生秒存微型黑洞的能級劃分為了80個等級,方便探尋黑洞的物理性質和數據。
而一眾研究員也初步摸清楚了微型黑洞的物理性質,可以深入應用這個技術。
作為微型黑洞界限的提出者,黃明哲自然是對于微型黑洞有明確的計劃。
8月27日。
對撞實驗再一次開始,只是這一次實驗,和之前的實驗有明顯的不同之處。
8條對撞機管道只有6條管道被啟動,剩下的2條更換成為中子發射器。
對撞機能級2.4億TeV,很快一個個微型黑洞出現在對撞室內的強磁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