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二連三的異變,讓新人類內部的氣氛越發壓抑起來。
月球危海城,大型粒子對撞機基地里面。
利用替身機器人過來的黃明哲,已經陸陸續續收到了尼伯龍之心信號暴動的匯報。
“多事之秋。”輕嘆了口氣,他再次將注意力集中在面前的虛擬模型上。
虛擬模型上就是亞核分子N16—N—2材料組成的真空對撞室,這是超算的模擬結果,卻不太理想。
只見小型黑洞一被創造出來,對撞機室內的引力將空前暴漲起來,剎那間作為幾萬公里半徑的物質,都被黑洞引力捕獲,向中間快速靠攏凝聚起來。
如果這個小型黑洞繼續維持下去,那個情況就如同漫畫中“地爆天星”的狀態,而且效果更加驚人和可怕。
后果就是大型粒子對撞機被徹底毀滅,在N16—N—2隔離層沒有被摧毀的前提下,大型粒子對撞機的遺跡會形成一顆星球。
顯然這個引力已經超乎人類的控制界限了。
一旁的李群等人同樣是非常苦惱,簡并態物質生產效率和黑洞量級成正比,而黑洞量級又和引力量級成正比。
這是一個相互矛盾的關系,新人類需要增加簡并態物質的產量,卻不想面對變態的引力場。
黃明哲不斷的縮小黑洞級別,希望可以將黑洞引力壓制到最小范圍。
最終計算出結果,盡管可以利用簡并態材料打造大型粒子對撞機,但是不能在月球建造大型粒子對撞機,必須選擇在空曠的外太空,最好遠離藍星甚至太陽系的區域。
如果考慮到引力干擾和生產效率,質量1700噸左右的小型黑洞比較適合,這個級別的小型黑洞引力不強,存在時間也只有550秒左右。
當然,這個所謂的引力不強,其實是指在簡并態材料面前不強,如果是普通物質,靠近這個小型黑洞一百米左右,就會被吸過去,然后壓在阻隔層上。
黃明哲重新修改設計方案,將阻隔層設計為內外兩層,一層用于隔離小型黑洞,一層在距離對撞室1500米之外,形成一個阻隔球體。
“李群,幫我計算一下,將這顆簡并態星球放在那個位置比較合適。”
“好的,理事長。”
李群的任務非常簡單,就是給這顆簡并態材料工廠選擇一個合適的軌道。
這個軌道既不能距離藍星太遙遠,也不能太過于靠近。
另外還需要考慮到這顆引力強度堪比月球的簡并態星球,它對于太陽系其他行星的擾動和影響,畢竟憑空多出一個強引力源,必須仔細計算其中的相互影響。
作為大數學學派的李群,精通絕大部分的物理學,自然包括天體物理,組織了一群研究員便仔細計算起來。
另一邊,黃明哲埋頭繼續設計簡并態材料生產工廠。
他發現專業生產一種簡并態材料的制造工廠,不僅僅可以提升生產效率,也可以有效減少設計難度。
……
前前后后修改17次的N16—N—2生產工廠星,終于解決了所有的難題,也將工程難度降低到最低。
N16—N—2生產工廠星,半徑2000米,核心區300米之內,必須由于簡并態材料作為框架,配合可以抗高壓高重力的材料。
300米之外的區域,抵抗引力的材料強度級別,可以隨著距離延長而逐步降低。
這個工廠可以600秒生產850噸N16—N—2材料,另外還有副產品:大約30噸反氫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