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對撞機使用的發射材料,不再將中子和質子分開,而是將原子發射過去。
原子中的中子會變壓制成為N14、N15、N16、N17、N18,其中N15和N17會衰變成為14N、N16。
這個鍛壓過程中,有56.7%的中子會轉變為N16中核子。
經過二次分離篩選之后,N16中核子會被再次送入黑洞鍛壓爐之中,變成相應面積的N16—N—2亞核分子。
完成了工廠星選址的李群,見證了黃明哲那近乎全能的創造力和設計力,只能暗自大呼牛逼。
工廠星的選址在木星上,準確來說是在木星的衛星軌道上。
作為太陽系第二大天體,木星在太陽系中,有一種自成一體的狀況,而且體量也足夠龐大。
李群的計劃非常簡單,用工廠星頂替木星的衛星,逐步將木星各個衛星用工廠星代替。
至于這些木星的天然衛星,有用的保留下來,沒有用的直接作為原材料使用,剛好可以就地取材。
根據李群和各個木星天體實驗室的計算模型,木星衛星軌道上,至少可以布置28顆工廠星。
……
黃明哲的工廠星設計一出來,無論是戰爭委員會,還是服務委員會,都同意了工廠星建造計劃。
第一顆工廠星立馬正式進入試建設階段,就算是黃明哲不著急,新人類高層也有時不待我的緊迫感,在促使他們盡可能增強本身的力量。
簡并態材料是新人類下一代主流材料,所有人都期望可以盡快量產,畢竟只有簡并態才可以對抗簡并態。
月球大型粒子對撞機基地,現在正在全力生產N16—N—2材料,用于打造工廠星的核心配件。
有了黃明哲的設計方案和理論指導,只要第一顆工廠星驗證成功,新人類會立馬全力以赴復制工廠星。
戰爭果然是科技發展的助推器,面臨尼伯龍文明致命威脅,新人類在短時間內就點出了黑洞炸彈、簡并態材料。
身為科學委員會的理事長,黃明哲比其他人更加了解新人類科技的攀升速度。
現在新人類科學界都在發狂,方歌等人全力攻關的“人類生命進化計劃”、仿造光明會的量子計算機、試圖破解尼伯龍人的量子通信技術、光子發動機技術。
而黃明哲主導黑洞應用技術、馬知力帶領的簡并態材料應用項目等。
這些科技在新人類全力以赴情況下,逐步在開花結果之中。
壓力之下,為了生存下去,新人類別無選擇。
幸好現在是物質和能量大豐富的時代,在各種需求獲得充分保障的新紀元,哪怕將軍工比例提升到社會總生產力的90%,普通人都不會感覺到物資減少。
根據服務委員會——社會統計部的數據顯示:新紀元1年新人類的軍工比例為37%,新紀元2年為29%,新紀元3年一季度為21%。
由此可見新人類還有非常龐大的戰爭潛力沒有爆發出來。
尼伯龍文明的壓力,未嘗不是一種動力。沒有外部的壓力,內部發展動力就會減少,進而滯緩科技進步。
黃明哲一邊遙控著木星工廠星的建設計劃,一邊在月球研究黑洞、簡并態,為了新人類增加籌碼。
時間在不知不覺中,向未知的未來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