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黑洞在空間脆弱區域初步形成蟲洞之后,此時的蟲洞非常不穩定,隨時可能崩潰。
蟲洞生成核被吸入蟲洞隧道中心,隨即蟲洞生成核轉變成為蟲洞穩定核,內部的不斷湮滅反物質,產生負能量穩定蟲洞隧道。
尼伯龍文明的技術非常高超,在一顆蟲洞生成核內部,成了如此多高深的技術。
單單是不斷吸納正物質,自己產生反物質,不需要外部補充反物質這方面,新人類就自嘆不如。
一顆蟲洞生成核,就集成了量子蟲洞技術、零點能虹吸技術、微型黑洞技術、反物質生成技術、正負能量調制技術等。
單獨一個技術,就足以讓人頭皮發麻,更何況是集成在一起,而且體積這么小。
……
黃明哲通過替身機器人來到蟲洞綜合研究院,直接前往量子蟲洞實驗室。
今天這里有一次特別的實驗。
實驗室內,一臺儀器在連接著一顆球體,球體呈銀灰色,半徑為0.834米。
“理事長。”一個頭發略白的老科學家和他打了個招呼。
此人是前中科院的工程院士鐘培才,主要是從事空間物理方面,也是新紀元后,少數沒有退二線的院士。
“老鐘,注意身體。”
“哈哈,我還可以再干30年。”六十三歲的鐘培才倒是沒有老態龍鐘。
兩人進入實驗室內部,十幾個年輕的研究員正埋頭工作著。
“理事長,給你介紹一下,這位就是量子蟲洞通信的提出者李維。”
李維急忙放下手上的活,略帶急促地問候道:“非常高興見到您,我是李維。”
“李維?你是深空號的測試員?”
“是,是的。”李維說話略帶一絲結巴。
黃明哲拍了拍他肩膀勉勵道:“別緊張,好好干。”
寒暄幾句之后,實驗室又進入了安靜的忙碌狀態。
本來對于蟲洞生成核上的量子蟲洞技術,鐘培才等人還是按照尼伯龍文明的方向,把重點放在探測對面空間的情況上。
而測試過新人類絕大多數宇宙飛船的李維,卻敏銳地發現了另外一個應用方向。
那就是量子蟲洞的超時空通信。
……
“第一次實驗開始。”
“收到。”
仿制尼伯龍文明的量子蟲洞生成器,體積比起原版大了二十多倍。
李維顫抖著手,按下量子蟲洞激發按鈕。
片刻之后,球體核心的真空中,出現了一個量子蟲洞,這個量子蟲洞只能允許光子通過。
研究員們在操縱量子蟲洞,感應對面的情況,為了實現通信,必須將對面方量子蟲洞定位在另一個球體內部。
只是第一次實驗,量子蟲洞的另一側,和預定在小行星帶的通信球體,偏差了幾千萬公里。
在緊張的氣氛中,李維等人慢慢將蟲洞定位拉回小行星帶,并總結出一些定位規律。
兩個小時之后。
“成了。”李維驚喜的跳起來。
其他人也激動不已。
另一側的量子蟲洞,進入了通信球體的蟲洞束縛腔內。
這標志著他們第一步實驗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