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半個月之前,實驗室已經委托了三艘飛船,給他們做輔助實驗。
這三艘飛船,一艘在復仇女神蟲洞附近,距離月球實驗室378億公里;第二艘飛船在土星的衛星,第三艘飛船是一艘水星科考飛船。
飛船上面并沒有通信球,只有太赫茲通信接收器和一臺激光通信器。
只見實驗室的量子蟲洞通信球內部,先解除了和新君士但丁堡的通信恒定,然后根據剛才摸索出來的定位規律,再一次激發量子蟲洞。
這一次量子蟲洞出現水星附近,誤差只有幾十萬公里,量子蟲洞感受周圍的引力情況,同步反饋到實驗室儀器上。
研究員們根據周圍的引力情況,迅速鎖定了太陽、水星以及附近的航天器,再一次將雙方的距離拉進到一萬公里之內。
隨即李維啟動光子廣播,讓那艘科研考察飛船做出一組飛行機動動作。
在量子蟲洞同步引力波感應中,其中一艘飛船做出了相對應的飛行動作。
“確認成功。”
量子蟲洞和科考飛船的距離迅速縮小,不到五分鐘時間,科考飛船和量子蟲洞之間的距離只有幾百米。
李維將編輯好的信息,通過太赫茲波發射過去,科考飛船頓時接收到。
不一會,在水星附近的科考飛船上,那臺激光通信器上,一道伽馬射線流發射向量子蟲洞。
科考飛船是通過引力波感應,確認量子蟲洞的位置,從而精確的將伽馬射線流射入量子蟲洞中。
為了保證伽馬射線百分百進入量子蟲洞,伽馬射線激光通信器的激光流橫截面半徑達到了10厘米,確保可以覆蓋量子蟲洞。
滴滴!儀器的伽馬射線警報響起,專門準備伽馬射線信號接收器,將信號轉變為電信號。
啪啪啪!黃明哲一邊鼓掌,一邊給他們祝賀道:“恭喜你們實驗成功。”
實驗室里面一片歡呼雀躍。
李維按耐住激動的心情,又陸續進行了土星距離的通信測試、復仇女神蟲洞附近的通信測試。
兩次實驗都非常成功。
盡管量子蟲洞通信的操作有些麻煩,而且只能單通道通信(即只能一方發射一方接收,不能雙方同時發射),但是對于缺少超光速通信的新人類而言,這是一個突破性進展。
特別是固定式的量子蟲洞通信球,這是集通信、定位于一體的設備。
黃明哲給了鐘培才一個眼神,倆人隨即走出了實驗室,將空間留給年輕人去歡呼。
走廊上。
“老鐘,你們盡快完成通信球的技術整合,第一代通信球可以準備投入使用了。”黃明哲吩咐道。
鐘培才拍著胸口說道:“理事長放心,我們會盡快完成,讓所有飛船和衛星城都用上便捷的即時通訊。”
“那個李維不錯,可以多培養,日后或許可以獨當一面。”黃明哲繼續說道。
與有榮焉的鐘培光笑道:“哈哈,那小子是不錯,就是缺乏鍛煉和經驗。”
“老鐘,你就多費心點。”
倆人又討論了一會通信球的一些問題,比如縮小尺寸、采用伽馬激光通信、如何快速定位之類。
談論了一個多小時,黃明哲才退出替身機器人,返回藍星的身體之中。
他一回來,就將量子蟲洞通信項目給提級,又給服務委員會那邊發了一份函件,說明技術的一些概況。
量子蟲洞通信技術對于此時的新人類而言至關重要,服務委員會連夜組織了研討會,很快就通過了立項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