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下引力質量儀的開關,隨即精確度到百億分之一克精度的重量檢測,將10瓶生命源質的重量顯示出來。
隨即黃明哲在另外10個真空瓶中,將同樣數量的原子和種類注入,同樣是排除雜質,啟動引力質量儀。
他又將化學鍵結合能的質量加上去。
“怎么可能?”龐大海擦了擦眼睛,又仔細看了看二十組數據對比,他整個人都呆住了。
同樣的元素種類,同樣的原子數量,甚至連同位素和化學鍵的因素都考慮上去,本應該質量一模一樣的數據。
卻出現了0.14%的誤差,生命源質組比普通物質組多出了0.14%的質量。
龐大海不由的撓頭抓腮:“真是見鬼了!怎么會憑空多出0.14%的質量。”
他擔心是儀器出問題,又更換了一臺引力質量儀,結果依舊是一模一樣。
“老師,看來您是正確的。”方歌敬佩地說道。
滿腦子漿糊的龐大海,聽到方歌的話,只能眼巴巴的看著黃明哲,希望可以給一個說法,解釋一下眼前這種驚悚的現象。
對于一個科學家而言,兩份條件一模一樣的元素,最后卻得出質量不一樣,而且出現了0.14%的巨大誤差,如果不能查明原因,估計要懷疑人生。
“是暗物質。”黃明哲解釋了一句。
暗物質?暗物質!龐大海瞪大眼睛,他心里面的疑惑頓時豁然開朗。
沒有理睬震驚的龐大海。
方歌和黃明哲討論起來,倆人已經可以肯定生命源質多出來的0.14%,就是暗物質成分。
至于為什么不是暗能量,因為暗能量就是真空零點能,這東西的性質,新人類早就通過能量虹吸效應研究過。
對于暗物質,其實黃明哲已經有理論。
只是可以和明物質結合在一起的暗物質,是新人類第一次發現。
以前人類的觀測技術,并不能直接觀察到暗物質,到新紀元之后,從通過精密的引力波探測器,探測到暗物質的存在。
暗物質作為宇宙大爆炸的產物之一,在原初宇宙時代,暗物質和明物質占據了宇宙總質量的一半以上。
而到了現代,明物質只剩下4%,暗物質還有26%,超過一半的暗物質和明物質消失了。
那它們到哪里去了?
答案自然是在暗能量身上,宇宙大爆炸之后,宇宙進入紅移膨脹狀態,而推動宇宙膨脹的力量,就是暗能量。
可以簡單的理解,暗能量就是表現為萬有斥力的物質,而明物質和暗物質就是表現為萬有引力的物質。
隨著時間推移,暗能量和吞噬越來越多的暗物質和明物質,將它們轉變為暗能量,直到宇宙的紅移膨脹達到臨界點,這種情況才會結束。
其實這種情況非常容易理解,核聚變反應中、反物質湮滅反應中,都出現物質虧損的情況,這些虧損中,除了一部分轉變為光子和中微子,還有一部分變成熱能。
這些熱能最終會被熵增為真空零點能,即變成暗能量,從而推動宇宙膨脹。
其實這是一個非常無奈的現實。
真空零點能推動宇宙膨脹,而宇宙膨脹又攤薄真空零點能的單位區域密度,為了保證零點能密度不下降,宇宙就會自發地產生熵增效應,將暗物質和明物質轉變為零點能。
而明物質和暗物質本身的萬有引力,又是抗衡宇宙膨脹的力量。
隨著越來越多暗物質、明物質被吞噬,萬有引力和萬有斥力之間的差距將越來越大,宇宙膨脹正在加速之中。
要知道宇宙誕生才138億年左右,暗物質和明物質就被吞噬了一大半,未來還有沒有138億年,也是一個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