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明哲返回藍星之后,被發表了在生命源質中發現暗物質的論文。
這論文一出,頓時一石激起千層浪。科學界對此熱議不斷,不少科研團隊紛紛重復了黃明哲的實驗,發現真的出現了0.14%的質量差。
在精密度如此高的情況下,出現0.14%的質量差,就好比一天時間突然多出10分鐘一樣,這個數值太過于明顯了。
在申請了引力波暗物質檢測儀之后,在實驗中果然檢測出生命源質中蘊含了暗物質。
這個大發現頓時引爆科學界,特別是天體物理學家、暗物質物理學家們,對此激動不已。
……
魏風通過替身機器人,來到黃明哲的辦公室,一進來就調侃道:“明哲,你不聲不響又搞了一個大新聞。”
“你也是來探究暗物質的?”黃明哲放下手上的文件笑道。
魏風晃了晃手指:“當然不是,我是過來匯報一下進度的。”
“看你的表情,似乎已經成功了。”
“那當然,別以為就你在進步,看看吧!”魏風將一份文件共享給黃明哲。
是一份還沒有發表的論文,魏風也不害怕黃明哲抄襲之類,一來是相信對方的人品,二來科委的科研項目都是有詳細記錄和檔案的,根本不害怕抄襲。
翻看著論文,附件上還有大量的實驗數據。
魏風進行的項目叫“能量轉變物質”。
根據質能公式,宇宙的一切物質都可以轉變為能量,這也符合大一統理論的萬物歸一。
既然萬物可以歸于能量,那為什么能量不能衍化為萬物?
道生一,一生二,乃至生化萬物;陰陽相生相克,萬變不離其宗。
魏風正是根據這個思路,加上收割者理論和宇宙膨脹終結理論,得出了能質轉變理論。
如何用能量制造物質?
他采用了零點能虹吸裝置吸收真空零點能,然后將吸收的能量轉變光子,隨即將光子導入人造黑洞之中。
光子進入引力強大的黑洞中,便會被黑洞吞噬壓縮成為新物質。
在實驗之中,黑洞衰變之后,質量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增加。
黑洞衰變殘留物的質量增加比例,和光子輸入量成正比。而黑洞衰變殘留中,不僅出現了明物質,還有暗物質和零點能。
這便意味著能量是可以轉變為物質的。
劃開虛擬顯示屏,黃明哲笑著說道:“恭喜了。”
“我認為這個技術大有可為。”魏風一邊說,一邊將一個設想展示在虛擬顯示屏上。
嗯?這……本來反對的黃明哲停了下來,仔細翻看這個設想。
其實魏風的想法類似于“永動機計劃”,他計劃將零點能虹吸系統復合到蟲洞穩定核上。
從而通過吸收外界真空零點能,實現蟲洞可以永久性啟動,又不需要消耗正物質和反物質。
因為他不想加速宇宙膨脹,盡管理論上宇宙膨脹到臨界點,便會自動停止。
但是這個自動停止的臨界點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