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兩用的黃明哲看完報告,已經來到了實驗室內部。
那頭黑猩猩被單獨關在一個房間里面,打開虛擬顯示屏,調出監控攝像頭畫面。
在畫面中,黑猩猩的樣子變得和之前完全不一樣,一只手臂超大,而且精神極度狂躁,不停地錘打著房間的大門墻壁。
他滑開報告笑道:“τ中微子連續照射32天,能量能級總能量能級0.56GeV,看來我們找到打開里基因的鑰匙了。”
“恭喜理事長實驗成功。”江直人恭維了一句。
“大家都辛苦了,現以15號黑猩猩作為基礎,讓我們繼續深入。”
“是。”研究員們士氣高漲起來。
有一就有二,接下來一個多月時間,他們便獲得了更加多的變異樣品,也初步摸清楚了τ中微子才是激活生物體內里基因的關鍵。
自然界之中的τ中微子密度只有靠近恒星才會比較高,根據實驗出來的數據,如果按照自然環境下的τ中微子密度,讓生物產生變異的概率外非常低,而且時間漫長。
例如冰火星的τ中微子數量就比藍星和喬木星低非常多,但是冰火星有一個得天獨厚的特征,那就是其中一面永遠面向小天涯星,可以無時無刻接收到τ中微子的照射。
而喬木星則是因為主序星比太陽強大,獲得了足夠的τ中微子照射。
當然藍星的τ中微子密度其實不低,因為藍星的位置靠近太陽。
一個多月的實驗中,動物產生的變異千奇百怪有好有壞,將本來需要幾十甚至幾百年照射的τ中微子流,在短短32天之內照射在生物體上,確實會產生非常多變異。
從總體的變異比例來看,惡性突變占據83%左右,良性突變為17%,變異過程中幾乎是不可控的,是好是壞全憑天意。
怪不得目前為止發現的暗物質嵌合體生物中,就植物最多(10種),動物僅僅只有3種。
估計在承受基因突變上,植物比動物更加有優勢,或者植物的數量龐大,有足夠的種群數量來試錯。
其實從藍星的核事故中,我們就可以看出植物比動物的適應力更加強。
……
黃明哲站在實驗室一側,看著那些奇形怪狀的突變體,就算是良性突變,有時候也是奇形怪狀的。
對于一個帥字貫穿一生的男人,他可接受不了這種變異。
“理事長,我們實驗了85個實驗體,但是沒有找到具體解鎖規律。”江直人匯報道。
黃明哲卻搖了搖頭:“不,還是有發現的。”
有發現?一頭霧水的江直人開口問道:“理事長,有什么發現?”
黃明哲將85個突變體的被激活的二態基因羅列出來,將惡性突變的二態基因、良性突變的二態基因分開之后。
情況頓時一目了然起來,惡性突變有一部分共同基因序列,而良性突變同樣有共同基因序列。
“理事長明察秋毫。”江直人佩服地說道。
“現在我們的技術還不成熟,等以后可以定向錨定某一個基因序列進行τ中微子照射時,就是我們掌握里基因的時候。”
“我相信在理事長帶領下,我們一定可以完成這個技術革新的。”江直人語氣中信心滿滿。
黃明哲一笑而過隨即吩咐道:“現在擴大實驗體種類和實驗規模,我們需要全面了解所有基因序列的里基因情況。”
“明白。”
只要完成里基因的功能測定,新人類才可以了解自己基因序列中,哪些基因是良性里基因,哪些是惡性里基因。
獲得足夠的數據之后,里基因說不定就是人類進化的方向。
為了盡快完成里基因測定,科委將實驗室規模擴大一百倍,大批實驗室器材和生物學家被派遣過來。
生物學一直以來都是新人類的短板,這一次二態基因的出現,或許就是一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