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有長有短,也各有訴求,有的突出家庭,有的突出品質,有的突出喜慶,一個北京臺突然涌進了八個啤酒廣告,很象當年的冰箱廣告,一打開電視,全是各式各樣的冰箱廣告。
“從一杯米特啤酒,開始新一年的好運!”
電視上,米特啤酒已經換上手提裝,明顯就是針對年貨市場,外國啤酒的商標設計、色彩運用甚至易拉罐漆面,感覺都比國產啤酒高大上。
米特啤酒的廣告轟炸,不只出現在電視上,報紙、電臺里也全是米特,譚凱為報一箭之仇,豁出去了。
而同盟的燕山啤酒,充分利用本地優勢,大力宣傳是北京市民自己的啤酒,老百姓也很認可,就是北京城各大單位采購年貨,也首先考慮的是燕山啤酒。
在一九九五年,人人都有單位,年貨,可以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單位發的年貨,一部分是自己采購的年貨,米特瞄準的是老百姓自行采購,而燕山兩部分年貨市場都想要。
“秦總說了,廣告也要打,”夏雨放下飯碗,“小楊,你說,怎么打?”
“壓著他們打,”楊建亭胸有成竹,“米特啤酒在電視上作廣告,我們也作廣告……”
“廣告詞?”
“從一杯嶸崖啤酒,開始新一年的超級好運!”楊建亭笑了。
眾人也都笑了。
“你特么地還要臉不,”夏雨笑著扁了一下楊建亭的腦袋,“人家花了多少錢,從香港請來什么廣告大神,才想出這么一句詞,好嘛,你加一個超級,就成我們的了。”
“秦總不是說過,要壓著米特打嗎?”楊建亭絲毫不以為意,“米特啤酒的廣告投放那么密,我們投放少一點,反正大家看到米特啤酒的廣告,自然而然地就會想起我們嶸啤的廣告……”
這叫借力打力!
“噢,他們是好運,我們是超級好運,你想把譚凱氣死嗎?”郭斌笑著抹一把頭發,“不過,大學生,我看好你。”
“行,就這么干,”夏雨拍板了。
去年十二月份,米特啤酒在20個城市42個頻道上投入333.4萬元,僅在北京電視臺就投入了一百二十多萬元,在啤酒廣告排行榜上是名副其實的老大。
相對于洋啤,國產啤酒廣告意識相對淡薄,資金也有限,還是想著憑借老字號穩坐市場大潮的峰尖。
譚凱看著手中的報表,這是12月份153家電視臺啤酒廣告總長度排列。
米特啤酒總長度27738秒,總次數924次,僅次于他們的是朝輝啤酒,藍帶啤酒,中國啤酒的前兩名竟為黃河啤酒與紅星啤酒包攬。
“譚總,你快看看吧,北京臺。”他正看著,王瑞面紅耳赤地進來,也不知是走路太急還是給氣著了,打開電視機,譚凱也露出獠牙。
這個處處學習西方紳士的總經理,也爆了粗口,“人還能無恥到這個地步嗎?我們是好運,他們是超級好運!”
創意了借鑒了米特啤酒,壓著米特啤酒打不說,在消費者的心目中,嶸啤還要更勝米特一籌!
還有,不管米特打了多少廣告,廣告時長多少,幾乎都在給嶸啤作嫁衣了!
“我這個小師弟,臉都不要!”譚凱只能罵一句,可是遠在秦灣的秦東是聽不見的,他正籌備著一場年貨大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