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研究過巴利語,可是并不代表我同時也是梵語的專家,季羨林先生早就已經說過了,即便是當代的梵語也和以前的梵語大相徑庭,想要研究梵語來研究佛學根本就是癡心妄想。”
小林慶輝看著金幣的文字皺了皺眉頭回道。
“你是說金幣上的文字是梵語,也就是說這金幣是信度的古董金幣。”黑川紀章問道。
“我不知道你從哪里弄來的金幣,不過以我個人的感覺來看,這確實是信度的梵語文字。”小林慶輝看著屏幕上的金幣,解釋道,“我研究巴利文是想要研究佛學,不過仔細說這個是梵文還是吠陀文字,我并不是太確定,不過我總感覺自己在哪里見到過這文字。”
小林慶輝陷入冥思,釋伽牟尼傳道的做法就和孔子的做法一樣,自己本身并沒有留下文字,僅僅是口口相傳,是弟子們記錄了佛陀的言行,形成了現在的佛經。
既然是佛經,就必然要有文字記錄,佛陀時代之前的吠陀時代,婆羅門經典的流傳一樣是依靠口口相傳,因此到了后來梵語正式確定了自己的地位,取代了曾經的吠陀語,不論是印度教的教典還是佛經理論上都是由梵語書寫。
因為佛陀當年主要活動的區域主要是摩揭陀國,所以佛經的文字主要是當地的巴利文。
梵語和巴利文區別就像是一個是上層用的雅語,另一個是大眾用的俗語。
“是羅摩,羅摩金幣!”小林慶輝突然間想起來什么鄭重地說道。
“羅摩金幣。”
“信度人將世界的進程分為四個時代,傳說中每一個時代都有一位圣者出現,三分時代的圣者是圣君羅摩,二分時代的圣者是黑天奎師那、黑暗時代的佛陀,喬達多悉達多,他們三個在信度教中都是至高神毗濕奴的化身。其中圣君羅摩是三分時代的轉輪圣王,建立了一個理想社會,因此金幣上銘刻著他的名字。”
小林慶輝想了想繼續說道,“我之所以對這個名字印象深刻,是因為前兩年泰國國王拉瑪十世登基,當時泰國的僧王邀請我們曰本佛教為泰王祈福,我清楚看到加冕儀式上,婆羅門為泰王加冕的文字,據說那個名字就是羅摩。拉瑪是羅摩的另一個讀音,而羅摩是印度教三大神中保護神毗濕奴神的化身,因此泰國國王自稱拉瑪,自詡是整個泰國的守護神。羅摩的另一個含義就是上帝、主、神靈、南無阿彌陀佛一樣,圣雄甘地被刺殺后臨終前本能呼喚的名詞就是羅摩。”
“原來如此。你是說這枚金幣是屬于那個天竺國羅摩國王的金幣嗎?”黑川紀章問道。
“羅摩是信度兩大史詩之一《羅摩衍那》的主人公,他只是虛構的,是屬于神話中的人物,就跟神話中的天孫下凡一樣,真實歷史上沒有這個國王。”小林慶輝搖頭解釋。
黑川紀章咬緊嘴唇,用手指滑向觸控板,另一張圖片展開,一名身穿僧袍的僧人直接被掛在一棵巨大的樹上,漂浮在半空中,根本下不來,“如你所見,真言宗的吉田久彥法師拿著這枚金幣回到高野山,就直接上天了,完全下不來,這金幣顯然是有魔力的,他現在還掛在半空中。”
“他上天了?”小林慶輝頭上出現了大大的問號。
“丟掉金幣他怕自己被摔死,所以現在還下不來,那金幣很明顯是有法力的。”黑川紀章說道,同時心里非常慶幸,幸好自己沒有把老虎的金身給帶走,不然自己豈不是要跟吉田久彥一樣被掛在半空中。
邪門,那金幣實在是太邪門了,怎么能夠隨便讓人上天啊!
如果再多一些,恐怕吉田久彥法師就要沖出大氣層前往宇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