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想要成為高僧的僧人,居然不肯親自出來見自己,這簡直就是太過分了。
后土御門天皇心中氣憤,想要在一休大師面前保持著自己身為天皇的風度和威嚴,想要拂袖而去,然而一條兼良用著請求的眼神望著后土御門天皇,那是哀求。
不要沖動,那些可都是錢啊。
“我的弟子已經來了。”一休和尚這才幽幽地說道,后土御門天皇和一條兼良紛紛愣住,環顧四周,既然他已經來了,為什么自己還沒有看見。
一休和尚將趴在自己身邊的黑色小貓放在榻榻米中間,指著他說道,“這就是我新收的弟子,是他想要見天皇一面,想要獲得朝廷的封號。”
一休和尚一本正經地指著趴在榻榻米上的黑色小奶貓,后土御門天皇和前關白一條兼領同時愣了愣,然后瞅著黑色的小奶貓大驚失色,“大師,你莫不是在和我們開玩笑吧。”
沈夢溪的老師很多,一休和尚的弟子更多,后土御門天皇看著這只全身黝黑的小貓,誰能想到這只貓竟然是一休大師的弟子,一休大師收徒還真是不拘一格啊。
曰本本土既沒有老虎,同時也沒有貓,貓兒最初被記載于史冊之中,是來自于平安時代,而對貓的稱呼也是用的“唐貓”,意思就是來自大唐的貓。
對于“唐貓”最早、最詳細的記錄出現在平安中期,宇多天皇撰寫的《寬平御記》中。這位人稱“貓癡天皇”的愛貓人在寬平元年(公元889年)2月6日的日記中寫道:“朕在閑暇時候記述一下貓的事情。驪貓一只,是太宰府次官獻給先帝的寶物。別的貓毛色皆為淺黑,獨此貓色黑如墨,啊啊,猶似韓盧。長五寸、高六寸有余,盤臥如一粒黑黍,伸展如一張弓。伏臥團圓不見尾,宛若洞中的玄璧。走路不聞其聲,恰似云上的黑龍。夜間捕鼠之兇猛,更勝他貓。”
文中出現的“驪”原意是指純黑色的名馬,“韓盧”指黑色的名犬,還有“玄璧”、“黑龍”這些華麗微風的名字來形容一只貓兒,實在是史無前例。
后土御門天皇不知道為什么想起來平安時代宇多天皇對于貓兒的記載,原本他以為這只是宇多天皇對于貓兒的喜愛而夸張的描述,可是后土御門天皇看著這只黑色的小奶貓,竟然看出來它的不凡,宛若猛虎下山,黑龍下海,氣勢真的有氣吞寰宇,睥睨天下的威勢。
后土御門天皇苦笑,貓兒不凡固然不凡,可這貓兒終究只是一只貓,不是自己期待的大主顧,正當以為自己白來這一趟之后,就見著小貓兒站起自己的身子,宛若人類一般,用爪子敲打了一下后土御門天皇的腦袋,“大膽。”
貓說話了,這貓兒竟然會說話了,這貓難不成還是一個妖怪。
后土御門天皇驚駭萬分甚至沒有摸自己的腦袋,一條兼良聽見貓兒那小孩子般清脆的叫聲,用手指著一休和尚問道,“大師,這是什么?”
“祥瑞!”
一休和尚面對一條兼良的疑問,當即開口說道,隨后黑色的貓兒全身都閃著金光,如同天神下凡。
后土御門天皇和一條兼良看著這位矮小的“天神”目瞪口呆,這竟然是一只純金般的貓兒。金光耀眼的貓兒,只要不是瞎子都能看出這只貓兒的不凡,這絕對不可能是妖怪。
“你是何物啊!”
后土御門天皇手里拿著折扇指著這只金貓,語氣顫抖,若不是一休和尚就在茶室之中,恐怕后土御門天皇早就嚇得逃跑了。
“大王莫怕,我前世本是天竺國大王,因為當國王時,不行善政,不積功德,不重沙門,所以今生才淪落成為貓兒,有了成為畜生這一業報.......”
沈夢溪緩緩介紹著自己的來歷,直接將老虎的創意給直接盜用了,“原本以為今生以貓身贖罪,幸得圣觀音菩薩垂憐,成為圣觀音菩薩之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