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道菜可不是用鱔魚肉去包鍋貼餃子來做。
這道菜是用鱔背、蝦仁泥,和很薄的一塊豬肥膘,組合在一起做出來的一道菜。
首先精心挑選出完整的鱔背,放進鍋子里,加入蔥姜水、料酒、鹽、胡椒粉給鱔背一個底味。
稍稍的進行汆煮就好,不能煮的太厲害,把鱔背給煮爛了。
接著,是把豬肥膘放進鍋里也是進行水煮,同樣是加入一些蔥姜和料酒去味。
煮制過程中,馮一帆已經是迅速把新鮮的蝦仁剝出來,并且全部都給剁成蝦仁泥。
之后要在蝦仁泥中也是加入一些蔥姜水,還要加入一個雞蛋清,沿著一個方向進行攪打成糊狀。
這個時候,差不多豬肥膘也已經煮好了,撈出來用冰水給過涼。
之后是騙下一塊很薄的豬肥膘墊底。
為了保證有一定的粘合性,在表面上先拍上一層淀粉,然后再把蝦仁泥給抹在上面一層,最后再把選好的鱔背給貼在蝦仁泥上面。
如此最終就制成了一個長方形的胚子。
接下來,小心翼翼進行一番改刀,全部給斜著切成一塊一塊棱形。
在準備要開始煎制之前,馮一帆還用蛋黃和淀粉調制一個面糊,為了保證能讓底部定型。
煎制的時候,馮一帆沒有用平底鍋,就是用平時炒菜的炒鍋。
少少的一點點油在鍋底,把切好的鱔背鍋貼底部沾一點面糊,然后放進鍋底的油中。
這么依次下入,下入的同時,馮一帆還會對已經定型的進行調整。
這道菜是絕對不能夠翻面的。
因為翻了面那就不再是鍋貼,變成了兩面煎的鍋塌。
小火慢慢進行一番煎制,直至底部完全定型之后,就和鍋貼餃子一樣烹入水,接著用鍋蓋一悶,慢慢晃動鍋子讓底部可以均勻受熱。
大約十來分鐘,差不多底部已經基本成熟,揭開鍋蓋的瞬間,油香瞬間鋪面而來。
依舊還是小火,因為底部豬肥膘的油脂都被煎出來,馮一帆用勺子將鍋底的熱油一點一點澆在表面的鱔背上面。
慢慢讓鱔背上也流露出油脂的香味來。
最終,當差不多油已經沒有了,底部也已經金黃焦脆,馮一帆才終于出鍋。
從外面水房嗅著香味探進頭來的趙大霞驚呼:“哇,這么香啊?這個是什么菜啊?”
石晉斌聞言向后門那邊看了一眼,看到趙大霞談透進來,頓時笑著說:“原來后面水房里,還有人在啊?”
趙大霞看到廚房里多了個胖老頭,也是不禁感到有些好奇:“你是誰啊?”
馮一帆此時已經把鍋貼鱔背擺盤,同時跟趙大霞介紹:“趙大姐,這位是我的師伯,以前也在蘇記跟爺爺學過廚。”
趙大霞開始沒意識到,“爺爺”說的是蘇若曦的爺爺。
她有些驚訝說:“這老頭,跟著若若的爺爺學過廚?不會吧?他看著可比榮叔年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