蕓蕓眾生,有幾個不是無利不起早。
一開始聽說巫醫們這么狂作妖,只是想向世人證明巫醫的非凡,宋澈還覺得龍源山他們都得了中二病。
但這幾天跟尚教授他們閑聊,宋澈也知道了巫醫們此番強勢出擊,除了是為名氣,也是圖謀著大利益!
而這個利益,就出在中藥材!
眾所周知,除了中醫,中藥也是華夏舉世無雙的獨門產業。
全世界藥材市場上超過九成的中藥材,都出自神州大地。
截止到目前,中醫藥已經傳播到全世界183個國家和地區。
每年中藥材和中式藥的出口量高達十六萬噸,價值十三億美元!
如果把中藥提取物和***等再加起來,出口額已經突破了四十億美元大關!
比起其他制造業創造的gdp,這份成績單或許不值一提,但要注意,這四十億美元里的利潤是一個相當驚人的數字!
很多中藥材的成本其實很廉價,但只要用中藥的噱頭來包裝一下,就是一本萬利的買賣!
因此,二十一世紀初期,一度出現過中藥材出口海外的熱潮,但很快就被潑了盆冷水。
大規模的從業人員和資本涌入,沒有規則的約束,必然出現市場的混亂乃至崩潰。
連續好幾年,幾大中藥材出口大戶,都爆出了質量不合格、大規模退貨的丑聞。
后來國家部門介入整頓,市場才漸漸穩定了下來。
其中一個整頓方案,就是以“配額制度”來監督約束中藥材的出口,確保品質和規范。
等于說,國家每年都會給中藥材市場一個出口額度,怎么分配,自然是優勝劣汰。
因此,界定優劣,成了決定藥材商們能拿到多少配額的重要因素。
而掌握“界定權”的,自然是各地的中醫藥協會了。
像之前那個中醫藥協會的副主席白夜生,明明實力不濟,偏偏那么受人敬待,無外乎他手中有關乎眾多中藥材商財路的權柄!
但要注意,以上的配額制度,僅是針對內地的中醫藥市場。
而在行政地位特殊的澳港,這個制度是不存在的。
甚至,澳港還是內地中藥材的主要市場。
澳港是溝通國內和國外的金融中樞,同時也是許多物資的“集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