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可能,我巴不得你能回來,讓你回去天州,我總覺得有些埋沒了你,所以一直在想找個時機把你調回來。”潘喜成連忙表明心志。
只是心虛的眼神還是出賣了他的真實念頭。
欣賞歸欣賞,但為了身體健康和職業前程,潘喜成實在沒膽量再收留這位宋大圣了。
宋澈也懶得揭破潘喜成的小心思,道:“有緣遲早會再相聚,但短期內我在天州過得還挺滋潤,暫時還不想挪窩。”
趁著潘喜成松了口氣,宋澈道出了來意:“是這樣的,潘院長,我今天過來主要是受朋友所托,來看幾個病人。”
“誰?”
“病人這么多,我說了潘院長應該也不知道。”
宋澈回道:“我朋友已經去了普外科的病房看望那幾個病人了,我到您這里來,主要是想請您高抬貴手通融兩件事。”
“你說,在合理范圍內,我會盡量幫襯的。”
“第一,那四個病人都是驢友,登山途中受了重傷,似乎比較棘手,躺了一個多月都沒見好,所以我斗膽想參與對他們的治療。”
“……可以,我讓普外科以邀請外院專家協助的名義安排你。”潘喜成沒多想就答應了,只是心里微微犯嘀咕,心想究竟這四個驢友究竟是受了什么傷,居然在醫院躺了一個多月都沒好。
宋澈接著又提出了第二個要求:“第二,我想尋求和京城醫院的合作機會,一起發揚推廣中醫學。”
“合作?以你個人的名義?”潘喜成稍微謹慎了一些,沒有急著答應這個看似簡單的要求。
京城醫院是華夏排名前十的綜合大醫院,實力強、名氣大,想尋求合作的機構和個人多如牛毛。
地位高,自然逼格也高,潘喜成平時也就和幾個實力相當的醫學機構和部門開展學術方面的合作。
和個人合作也有,但很少,除非是泰山北斗級的權威專家,比如中科院、社科院乃至中央保健委員會的業內大佬。
合作嘛,總歸還需要實力相當的才有合作的資格。
那些妄圖綁著京城醫院營銷蹭熱度的,潘喜成都不會拿正眼瞧。
而眼前的宋澈,從名氣和實力來看,勉強符合合作的基本要求。
但是潘喜成還是不太情愿和宋澈合作搞中醫。
情面可以給,但關乎醫院和個人的利益,還是得明算賬。
一來,中醫終究還是‘冷門偏門’。
二來,他還是擔心宋大圣不消停。
光從這兩點來看,合作實在得不償失。
“我個人才疏學淺、人微言輕,哪敢高攀京城醫院的高枝,我也絕不會勉強潘院長賣我這人情。”宋澈颯然一笑:“跟京城醫院合作的主體,是澳港的中醫公會,不知道潘院長聽說過沒有?”
聞言,潘喜成瞬間悚然動容了。
澳港中醫公會,他還是知曉的。
這個醫學組織可謂是華夏最正宗的中醫象征了。
根本不是目前大陸那些中醫藥協會可以比擬的。
“宋大夫加入中醫公會了?”
“沒錯,我都被內地的中醫藥協會除名了,只能另尋棲身之所了。”
宋澈用玩笑的口吻回答。
潘喜成卻是心思嚴謹,真的開始考慮起和宋澈的合作。
除了澳港中醫公會的底蘊厚名氣大,加上最近幾年上頭一直提倡加強內地學術界和澳港學術界的交流,進而通過澳港這個樞紐站,向世界各地輸出華夏文化。
在其他學術界響應號召的時候,唯獨醫學界的成績單幾乎停留在零!
沒辦法,不是不想,而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