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白了,余慶堂對欄目組來說是一塊難啃的骨頭。
就比如時下許多明星參加綜藝節目,為了形象和名聲,就會對節目安排提出各種要求。
“宋大夫也在天州,對余慶堂的情況應該也有些了解吧?”汪冰冰笑問道。
宋澈徑直搖頭道:“我跟他們不熟,我爺爺可能認識,但不允許我跟他們摻和到一塊。”
“為什么?”
“可能我爺爺擔心他們會拉低我的學業。”
“……”
汪冰冰一陣無語。
這話通俗點翻譯,就是“爺爺不讓我跟傻子一塊玩”。
都是中醫同門,而且又都在天州,再怎么說也該有些業務上的聯系和交集,但看這樣子,宋大夫似乎很瞧不起余慶堂啊!
但其實她真的誤解了宋澈。
宋澈并不是瞧不起,而是純粹對余慶堂無感!
甚至國內的中醫行業,大多對余慶堂也是無感的。
同是華夏四大藥房,論名氣,余慶堂是唯一能和通仁堂相提并論的存在。
但是時至今日,市面上基本很難看到余慶堂牌子的藥品,以至于很多人還以為這個百年藥房已經不存在了。
其實,這些只是商業模式導致的表象。
通仁堂的商業模式,類似于直營店和加盟店的組合模式,賣的藥品,也都是以通仁堂的牌子面世。
可以說,通仁堂最值錢的就是牌子。
這也是曹憲民等人費盡心機想從樂家的手中搶走通仁堂控制權的原因。
曹憲民這個假藥販子,才不在意什么藥方專利,他只想靠著通仁堂的招牌,協助自己賣保健藥品。
相比之下,余慶堂走的完全是另一種商業模式:人家只賣專利。
誰都知道,通仁堂的商業模式更傳統,也需要更多的心思去運營維持。
而余慶堂就沒這些講究了。
老祖宗積攢下來那么多的藥方專利,干脆直接轉讓專利藥方,輕輕松松就能把錢賺了。
只要別打著余慶堂的招牌,這些專利,那些藥企藥商愛怎么用就怎么用,賺到錢給我分紅利,沒賺到錢就給我專利費,簡直一本萬利!
不難看出,這種商業模式就是穩賺不賠的,足夠讓余慶堂的后人們躺在床上數錢過日子。
但同時也很容易造成余慶堂的后人們不思進取、好逸惡勞,根本沒動力去發揚中醫傳統。
用時下的流行語來概括余慶堂后人們的生活:
做藥是不可能的,這輩子都不可能做藥。
望聞問切又不會,只有靠賣專利這種東西,才能維持得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