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練鼎飛升的故事,大家想必耳熟能詳了。
大概內容就是黃帝聽從了廣成子的建議,命人取首山之銅,鑄寶鼎于荊山之下。鼎成之日,正當設宴歡慶之際,忽見空中霞光萬道,一條黃龍垂須髯而下,說“天帝非常高興看到你促使中華文明又向前邁進了一步,所以特地派遣我來帶你升天去覲見天帝“。黃帝一聽就屁顛顛的跨上龍背,同時黃帝的愛妃和臣子們也趕忙扒住龍身,跟著軒轅黃帝一塊飛升去了。
這個故事版本,是現今最普遍的。
但貌似在巫族,這個故事版本還有些出入。
“根據我們巫族一直流傳下來的說法,軒轅黃帝當時為了參破長生之謎,需要鑄造天、地、人三個藥鼎來煉制長生藥。”
這回輪到龍源山給大家講故事了:“黃帝是人皇,以他的畢生之力,只能鑄造出【人鼎】,至于【天鼎】和【地鼎】,他委托給了岐伯去鑄造。”
“逐鹿之戰,蚩尤大帝戰死之后,我們九黎族遭到了軒轅黃帝的鎮壓和追殺,是岐伯不忍生靈繼續涂炭,站出來保護我們族人。恰好當時廣成子給黃帝的鑄鼎方案里,鑄造【地鼎】的材料需要用蚩尤大帝的佩劍,并且輔以我們巫族人的精血方能鑄成。”
“于是黃帝和岐伯達成了君子之約,只要岐伯和巫族鑄成【地鼎】,將會赦免我們……在岐伯的帶領和指導下,我們巫族付出了全族之力鑄成了【地鼎】,交付給軒轅黃帝后,黃帝信守承諾,將我們安置在了南疆。但是那個【地鼎】,我們巫族實在舍不得,畢竟是用了蚩尤大帝的佩劍,還有無數巫族先輩的精血。在我們巫族這里,一直以來都管【地鼎】稱為是【蚩尤鼎】。”
“……”
眾人伙呆。
這個故事版本,倒是稱得上是耳目一新了。
如果具體演繹出來,妥妥的神話大片既視感!
宋澈品味了一番,道:“所以,你們巫族一直以來要參與參破岐伯之謎的行動,就是想找到你們的這個巫族圣物,地鼎?”
“是蚩尤鼎。”龍源山和龍源妮兄妹倆很嚴肅的糾正道。
唉,民族自尊心太強大了。
這時,狄天厚插了一嘴:“說到廣成子,我也想起一段神話故事。據說黃帝問道廣成子獲得治國之策以后,選賢任能,勵精圖治,這才一舉奠定華夏霸主的偉業。然后在黃帝一百歲的時候,他又離開了軒轅丘,返回崆峒山找廣成子二次問道……”
龍源山補充道:“對,當時軒轅黃帝完成了霸業,又盼望長生不死,于是去找廣成子尋求長生之策,于是廣成子指點了他練鼎制藥的方法。”
聞言,包括葛教授在內的諸人皆有些驚奇和莞爾。
按說這些神話故事,大多是古時人們根據史記腦補杜撰出來的。
除了逐鹿之戰、炎黃蚩尤等人物紀事尚有些考證的依據,這些練鼎乘龍飛升,基本都包含著濃重的奇幻色彩,很多人也就是一笑而過。
不過,現在龍源山搬出巫族的傳說加以補充,結合醫圣門有關的上古傳說,一時間倒是讓人有點將信將疑了。
“如果練鼎飛升的故事,真是按照你們巫族的說法,那么最后的那個【天鼎】是如何鑄成的呢?”葛教授饒有興致的問道。
雖然他是科研工作者,但是他在河套地區的幾次考古經歷,已然發現這些上古文明的遺址,確實和那些神話故事有千絲萬縷的關聯。
現在,他很想進一步探尋到關于岐伯和黃帝之間的故事。
哪怕故事有十分之一是真實的,或許也能有助于大家了解到鑄鼎煉藥的歷史源頭。
面對這個靈魂拷問,龍源山這次回答得比較遲疑:“這個在巫族里倒是沒有很明確的解釋,只是說岐伯安頓下了九黎族人以后,就獨自往北而去,臨走時,他說鑄造【天鼎】的材料只有北方才有,而他將會在那里參悟出長生之術的奧秘。”
聽完,葛教授和狄天厚不約而同的看向了宋澈。
宋澈也是心頭一凜。
在那八件圣物傳導來的神志里,他最后正好目睹了岐伯一路向北探尋長生之術的畫面。
“好吧,暫且不論岐伯去了北方究竟是如何鑄造出【天鼎】的,總之根據上古神話,軒轅黃帝最后確實集齊了天、地、人三個藥鼎……”葛教授沉吟道:“當然咯,軒轅黃帝最后是不是乘龍飛升,就不在我們目前的討論范圍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