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處機一生都在問道。
青年時期,他剛拜入道門、刻苦學藝,信奉的是公道,也堅信公道自在人心。
中年時期,時值江山破碎、滿目瘡痍,目睹金國殘害百姓,丘處機決定以殺證道。
晚年時期,幾經波折跌宕,他漸漸領悟了道心,發現以一人之力難以制止殺戮。
恰逢蒙元崛起,丘處機不再局限于民族仇怨,本著匡扶天下、安邦定民的理念,長途跋涉走到大雪山,和成吉思汗坐而論道,勸誡長生之道的前提是要止殺愛民。
可惜,成吉思汗后續的作為令他失望了。
他清楚的認識到,妥協并不能為天下換來太平盛世,蒙元帝國,也不配統領華夏。
老夫聊發少年狂,丘處機道長的殺心復燃,以詐死換來金蟬脫殼,奔襲千里來到西夏城下,“暗殺”了成吉思汗。
這就是他和成吉思汗“相愛相殺”的故事。
可是,當得知成吉思汗的幕僚重臣扎木根居然尋獲了龍興之地,設下曠世風水局以庇佑蒙元帝國的長盛不衰,丘處機決定“送佛送到西”。
他設計襄助了修建地宮的工匠,幫他們逃出生天,作為回報,工匠們替他留下了一條暗道。
可沒想到這些工匠太過“熱心”,送了一條暗道還不夠,還跑回來送死,倒是又幫他打通了墓室的地道。
來到墓室,見證到西王母的圣象,以及成吉思汗的壁畫,丘處機道長已然明白了這風水局是一個無解之局。
于是他豁出性命,以自身精血書寫了一個血咒法陣,抱著玉石俱焚的念頭,將成吉思汗的亡靈禁錮在了法陣內,并且給蒙元帝國下了詛咒。
失去了庇佑的蒙元帝國,在忽必烈死后,立刻陷入了長期的動蕩混亂,一代代皇帝爭先恐后的拼著早死,趕著去黃泉路上覲見他們的天可汗陛下。
而丘處機道長在生命的盡頭,也終于領悟了真正的道!
“若天道不公,我走自己的道便是了。”
對著西王母的浮雕像撂下這句話,丘處機道長就拖著殘軀,仍然仰首挺胸的颯然而去,離開墓室,坐在祭壇上羽化了……
但是這還不是故事的結局。
在彌留之際,祭壇上的神跡降臨,
似乎有一個來自遙遠地方的聲音在召喚他:“丘處機,你可愿隨我去尋道昆侖?”
丘處機莊重的伏跪叩拜,含笑回道:“心之所歸,吾之所愿。理當隨祖師爺走這一遭。”
……
這個故事,很傳奇,也很玄奇。
但在地宮陵墓中,大家經歷過的種種奇遇,對于這個故事的接受度已經沒什么阻力了。
“丘處機道長管那個召喚的聲音叫祖師爺,莫非……”狄天厚臉上的驚詫之色已經滿溢了出來,駭然失聲道:“醫圣岐伯?!”
“或許是吧。”宋澈苦笑道:“前提是我做的那場夢,是有依據的。”
說完,他和幾個人下意識的看了眼那一枚金菊花戒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