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項目部,陳晉又從樓梯上到了12樓的銷售培訓部。
這是他比較看重的一個部門,因為晉涵集團目前的主要業務依然是各類建筑項目以及房地產項目。那么銷售培訓部的工作情況,直接就決定了晉涵集團的賺錢能力。
此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銷售培訓部出來的人,是直接分配到銷售部,天坤公司,晉房網以及“天坤+平臺”這四個一線部門的。
而這幾個部門又關系到陳晉接下來的全盤部署,可謂是重中之重。
鑒于此,他對銷售培訓部的要求,可比其他部門要高得多……
上了樓來,陳晉就看見休息大廳里坐滿了人。午后休息時間,這些剛剛應聘成功進入集團的年輕人們,都聚在這里休息交流。
“把梳子賣給和尚,嘖嘖嘖~講師就是講師啊,沒想到這么一個小故事里面,竟然有這么多門道呢。”
陳晉聽見有個新人在高談闊論,便悄然湊了過去。
“得了吧。”有人開口反駁:“偷換概念而已。題目雖然是把梳子賣給和尚,但故事里卻是讓和尚變成了梳子的經銷商。”
“一個是把東西賣給根本不需要的人,一個是讓別人經銷而產生利潤,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楊顯嶺,那你說……應該怎樣把梳子賣給和尚?”
“呵~如果是我的話,根本就不會把梳子賣給和尚,因為和尚根本不需要。”那個叫楊顯嶺的新人認真道:“比如我們賣房子,最準確的目標客戶應該是需要房子的人,而不是那些已經有很多房子的炒房客。”
“讓房子的金融屬性大于居住屬性,是完全錯誤的。”
陳晉一天,倒有些驚訝起來。
把梳子賣給和尚的故事,算是銷售行業里的一個經典故事了。
說的是張三和李四都是賣梳子的人,某天路過一家寺院,張三感慨:“和尚根本就不需要梳子,我們在這賺不到一分錢。”
但是李四卻不這么認為,他通過交流引導,讓和尚買下梳子,提供給香客使用,在進香前梳理頭發,整理儀表,以示對仙佛的尊重。
再接著張三受到了李四的啟發,變趕制了一批印有佛經或者佛像的梳子,賣給和尚,讓和尚賣給虔誠的香客。
知道了這件事情之后,李四又有了更好的主意!
他教和尚將梳子分級出售,比如普通僧侶念經施法,高僧念經施法和方丈念經施法的,甚至還可以說梳子的原材料是寺院里經受香火的靈樹……
如此一來,不但可以提升價格,還可以讓寺院大賺一筆。
當初陳晉自己看這個故事的時候,確實就像那個新人說的一樣,覺得沒有什么產品是賣不出去的。
但是到了現在,尤其是他的計劃關系到更宏偉目標的時候,看法卻不同了。
所謂銷售,應該是把產品賣給需要的客戶,而不是在產品上附加金融屬性。
如果客戶本身不需要,那么應該改變的是產品本身的使用屬性,比如把梳子改成念珠,而不應該是誘導和尚怎樣靠賣梳子賺錢……
這么一看,陳晉就對那個名叫楊顯嶺的新人有些好奇起來了。接著他也沒去其他地方,而是耐心等著,等到這些新人們開始了下午的培訓后,他自己也搬了一張椅子,悄然坐在了最后。
銷售培訓部的教室都很大,每堂課都有好幾十個學生,自然不會都相互認識,所以也沒引起別人的注意。
不一會,講師走了進來,陳晉看見他卻是一愣……
“竟然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