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不一樣了,淪陷星附近最少也得留下三五艘戰艦,多的甚至有十幾艘。
這對偵察艦隊而言不是個好現象,但對人馬星來說,卻是個極大的利好消息。
雖是人馬星有意放水,但交戰的鋒線不斷迫近人馬星,給人馬星帶來了極大的壓力,民間各種推測更是甚囂塵上,什么樣的說法都有,偏偏作戰計劃至今仍處于保密狀態,人馬戰區有苦說不出。
各個淪陷星都加強了防御,偵察艦隊很難再像之前那樣如入無人之境,但是多放幾艘戰艦就能阻止人類戰艦的襲擊了嗎?
那是不可能的!
正面強攻那是想都不要想,可零敲碎打找機會偷襲還是沒問題的,各艦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在星系中、外圍尋找合適的小行星,推動它們撞擊行星。
通常來說,小行星都會在飛向行星的途中被魚眼艦隊攔截摧毀,不過魚眼艦隊武器非常單一,摧毀一顆小行星并不容易,每一次都搞手忙腳亂。
各艦一看這個情況,都覺得有門兒,馬上增加小行星的數量,令防守的魚眼艦隊疲于奔命。
攔截點也從行星附近,逐漸推移到遠離行星的位置。
沒辦法,小行星那么多,不把位置推遠一點,根本就來不及攔截!
此舉正中偵察艦隊下懷,各艦趁機突進,靠近行星后立即發起襲擊,將行星上的魚眼城市挨個點一遍名,搶在敵艦回援之前從容撤離。
再后來,魚眼人也學乖了,不管佬上,都必須在行星附近留幾艘戰艦,哪怕留不下母艦,也要留幾艘燕尾艦,起碼能拖住人類戰艦一會兒,不至于把好不容易得來的大好形勢葬送掉。
偵察艦隊也想出了許多新辦法,比如一次推動十幾顆小行星,然后將戰艦偽裝成小行星,與真正的小行星混在一起,一同飛向目標。
等敵軍展開攔截的時候,隱藏的戰艦再突然發難,摧毀一到兩艘敵艦之后立即撤走,絕不與敵軍纏斗。
再或者兩艘戰艦合作,一艘使用偽裝戰術,或者其他已經用過并被敵軍熟知的戰術,主動暴露吸引敵人的注意力。
等敵軍忙著圍剿暴露的人類戰艦時,另一艘戰艦再突然發起進攻,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
星際艦隊歷來就有靈活機動的戰術傳統,對付起魚眼人更是無所不用其極,沒用多長時間,就把敵后搞得一片混亂,十余顆宜居行星徹底化為絕地,近三十顆殖民星上的魚眼城市化為白地,干掉的魚眼人壓根兒就沒法統計!
大概是被偵察艦隊逼急了,幾艘戰艦先后觀測到同樣的場景:數以千百計的魚眼火箭升入外空,數不清的魚眼人像螞蟻一樣圍上去,沒多一會兒就把火箭肢解,然后將拆下來的各種板材組合在一起,一艘小型魚眼飛船轉眼成型。
在小型飛船的基礎上增加推進器并擴展體積,就成了中、大型飛船。
知道這個消息,卓世強悄然大悟,怪不得一直找不到魚眼人的兵工廠,原來魚眼飛船是這么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