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手星的失守震驚人類世界,自打人類進入星際時代,就從沒遇上過如此強悍的對手,更沒有哪一次被敵人逼到這個份兒上。
北都即刻下達總動員令,宣布獵戶臂近端進入戰爭狀態,星際艦隊第二、第三集團軍全面備戰,獵戶臂遠端的第四、第四集團軍全力支持,就連遠在英仙臂的第五集團軍,都接到了動員命令。
以目前的戰爭規模來說,北都完全沒必要下達總動員令,但一來這一次的敵人非同尋常,科技水平遠超想象,不多動員點艦隊,委實沒有戰勝敵人的把握;二來人類的艦隊雖然不少,但七大艦隊分別鎮守七大星域,看似戰艦眾多,可分散到各自的駐地之后,駐守每一個星系的戰艦并沒有想象中那么許多。
動員的第一步,就是把分散的艦隊集中起來,進行全面的合成演練。
第二步,則是動員預備役,啟用已經封存的老舊戰艦,成為主力艦隊的有力補充……嗯,這一步按說用不太上,可人類幾大艦隊達過分散,援軍必須先跨越數千甚至上萬光年的遙遠路程,才能抵達戰區,單單耗費的時間,就是一個非常令人頭疼的問題。
不動員預備役,怎么擋住敵人?
而且老舊戰艦也沒想象中那么不堪,每一艘封存的戰艦,都要定期檢測,確保戰艦隨時都能重新啟用。
另外,艦上的武器裝備早在封存的時候就已經拆卸一空,不是為了廢物利用,而是空出位置,等啟用的時候重新安裝更符合時代的新型武器裝備。
早在母星時代,模塊化就已經是深入人心的設計概念,星際時代,模塊化更是無處不在,不管什么型號的戰艦,都可以迅速拆解成數個不同的模塊,只要將需要更換的模塊換上去,就是一艘新的戰艦。
正因為這樣的設計理念,許多老舊戰艦在更換了落后的系統后煥發了新的青春,成為不比現役戰艦差到哪兒去的強大作戰力量。
但所有的一切都需要時間,因為在獵手星大撤退之前,沒人認為獵手星會陷于敵手,而獵手星失陷之后,原本通往人馬臂的橋頭堡,瞬間變成敵人進入獵戶臂的踏板。
獵手星域的其他行星雖然進行了頑強的抵抗,可是連第七艦隊主力都不得不撤退,各行星的抵抗又能起到什么作用?
結果到了最后,所有的抵抗都只是為撤離爭取時間。
人類從來沒進行過規模如此龐大的撤離行動,雖然獵戶臂遠端不是人類的核心星域,但也屬于比較繁華的區域,每一次撤離,少則十多億,多則幾十億,滿天的飛船幾乎擠爆星系!
不僅軍方的飛船戰艦全部動員起來,民間的各種飛船也都被動員起來,在共同的敵人面前,人類展現出空前的團結,每當敵軍臨近一個星系,就會有數不清的飛船志愿前往,將所有民眾全部撤出,甚至將行星表面的所有設施全部摧毀,不給敵人留下任何一點有用的東西。
被迫撤離的民眾目睹家園被毀,心情之悲憤可想而知,可在敵人的鐵蹄面前,悲憤無濟于事,只有奮起抵抗,才是唯一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