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觀看的大多數地外空間探測視頻基本都是無聲的,有也是后期添加的BGM。
這跟主管機構不放原聲有關,也跟太空實在沒什么聲音可聽有關。
聲音是通過介質傳播的波,只是有的波大,有的波小。
介質密度越大、分子間距離越近,傳播聲音的能力越強,因為聲音的實質是靠介質的分子相互碰撞來傳遞的。
太空不是絕對真空,只是它的介質密度非常小,分子間距離超級大,半天碰不到一個,所以傳播聲音的能力非常非常非常弱。
空間探測裝備運行的過程中自然是有聲音的,各種管線、部件的碰撞都會產生聲音,一般人對這種聲音感不感興趣先不說,一般的收聲裝置可能都不會被裝上空間探測設備。
因為每一次火箭發射的載荷都是“斤斤計較”的,太貴了,像那種“無用”的設備裝上去也是浪費載荷,裝一個其他的科研設備不香嗎?
比如電磁信號探測設備。
這玩意可以接收星球上的電磁波,科學家可以把這些電磁波轉換為人耳可以聽到的聲音,然后人們就可以傾聽來自太空的聲音了。
你別說,太陽系各個星球的聲音聽起來……還挺別致。
太陽的“嗡嗡聲”。
水星的“呼嘯聲”。
金星的“鐘鳴聲”。
地球的“風聲”。
火星的……
恐怖、驚悚、哀嚎、磅礴、歌頌、喪鐘等,各種各樣的聲效甚至會讓人感覺到天然的恐懼,汗毛直立,最后加深自己的深空恐懼癥。
好在那些聲音是人類耳朵聽不到的,需要各種設備的轉換,人類不會天天受那種罪。
當然,這玩意是“人為翻譯”的,使用不同的方式“翻譯”,得到的聲音完全不一樣,所以聽個樂呵就行了。
而到了有大氣層的星球上,那探測方向就不一樣了。
因為它們上邊有空氣,所以人們聽到聲音的方式可以跟地球一樣。
作為地球的兩個鄰居,金星與火星,人類研究它們研究的“最透徹”,里邊就包括它們大氣層里的聲音。
在金星上,一切聲音都會變得低沉。
如果地球上的女高音到了金星上會變得比男低音還低沉,因此地球上的美妙歌曲到了金星上大概就不再美妙了,就像電唱機快沒電了一樣。
如果地球上的老虎到了金星上,那么老虎的吼聲雖然會更粗更沉,但是卻會讓人感覺像是一只另類的小動物發出的粗重聲音,不僅低沉,關鍵是還微弱。
大概就是不發威的老虎,或者長著老虎模樣的kitty貓,還帶粉色蝴蝶結的那種。
可是哪怕再低沉的聲音,它在金星上都可以傳播非常快速和非常遙遠。
為什么會這樣?
前邊已經說了,聲音的傳播與氣體的種類、密度和溫度等都有關系。
在分子越大、密度越大、溫度越低的氣體中,聲音的傳播速度越快,但是聲音的振動頻率也會越低,也就是聲調會越低。
密度大的物質傳播聲音快,這個好理解,就像地球上鋼鐵等固體傳播聲音要比水等液體快,而水傳播聲音又比空氣快。
人和人是不能一概而論的,星球和星球當然也不能一概而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