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性是虛擬現實技術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讓用戶成為并感受到自己是計算機系統所創造環境中的一部分。
虛擬現實技術的沉浸性取決于用戶的感知系統,當使用者感知到虛擬世界的刺激時,包括觸覺、味覺、嗅覺、運動感知等,便會產生思維共鳴,造成心理沉浸,感覺如同進入真實世界!
這個東西,領航者做到了。
再就是交互性!
它是指用戶對模擬環境內物體的可操作程度和從環境得到反饋的自然程度,使用者進入虛擬空間,相應的技術讓使用者跟環境產生相互作用,當使用者進行某種操作時,周圍的環境也會做出某種反應。
如使用者接觸到虛擬空間中的物體,那么使用者手上應該能夠感受到,若使用者對物體有所動作,物體的位置和狀態也應改變。
這個東西,領航者做到了。
還有多感知性,它表示計算機技術應該擁有很多感知方式,比如聽覺、觸覺、嗅覺等等,并且這種感知還要是聯動性的,那才叫多感知性。
就說現在的VR技術,“視覺”就不說了,要是連畫面都看不見,那就不用玩了。單說手柄的反饋,幾乎只有一種,那就是震動。
開槍,手柄震動。
開車,手柄震動。
打架,手柄震動。
一切感知反饋,全都是震動。
VR一直想把所有的感知都實現,可惜,任何VR廠商都沒實現。
現在領航者,做到了。
還有構想性,也稱想象性,就是使用者在虛擬空間中,可以與周圍物體進行互動,可以拓寬認知范圍,創造客觀世界不存在的場景或不可能發生的環境。
這就不是虛擬現實技術特有的了,其他技術都需要這個,這個可以算“軟件”了,只不過配合領航者公司的“真-虛擬現實”技術,它們可以更好的發揮效果。
最后是自主性,它是指虛擬環境中物體依據物理定律動作的程度。
比如,當受到力的推動時,物體會向力的方向移動、或翻倒、或從桌面落到地面等。
這也是個“軟件”問題,領航者公司也解決了,它其實可以算“真實世界”的技術核心了,只不過根據“真實世界”的不同需求,它們呈現的效果也會不同。
剛開始唐超泄露消息的時候,他泄露的越多,人們就越高興,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就感覺不對勁了。
唐超說的這些也是“軟件”,他說的再精彩,只能是把人們的饞蟲勾出來,人們依舊見不到任何真家伙!
“我靠,這不是折磨人嗎?擱著防彈玻璃做美食,我們只能看、只能聞、只能咽口水,永遠都吃不到!”
“可惡啊,我好想拿到真家伙好好玩一場,唐超BOSS說已經出了兩款游戲了,拿到就能玩!”
“它可不是專門的游戲機,它是第二個世界,可以用來學習的,所以媽媽,給我買個領航者學習機吧!”
“咳,我是孩子爸爸,孩兒媽,你看孩子要學習了,就給他買一個吧,你要怕他玩游戲,我可以給他收著啊!!”
“對對對,就是這樣,孩子喜歡,我也給孩子買一個!我家孩子都4歲了,也該用一用學習機了,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那照這么說,我孩子八個月大了,我這個當爹的就更得給他準備好了,而且我還要親自學習,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
“簡直就是天夏好爸爸評選,感動死我了,我也買一個吧,畢竟其他爸爸都買了,要是我不買,那顯得多不合群啊,你說是吧,老婆。”
“真的要買嗎?老公,之前買的PS5路由器就花了不少錢,這個也不知道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