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除了這些普通角色之外,作為一部歷史正劇,《大秦帝國》里面的很多特殊角色。
這些角色,也許出場不多,但并不以戲份少而損失角色的份量和重要程度。
簡單舉幾個例子,譬如《裂變》里的秦獻公、孟子、孫臏等。
秦獻公出場只有兩三集,之后就重傷在身,在確認了國君人選為秦孝公嬴渠梁后去世。
這個角色在劇里的戲份就只有這么多,但重要程度絲毫不弱一些主角。
甚至從整個《大秦帝國》系列來說,秦獻公的戲份都非常關鍵。
作為第一位出場的秦國之主,秦獻公給后面的歷代秦君秦王定了調子。
貫穿了整個系列的“赳赳老秦,共赴國難”,以及秦人剛烈勇猛的氣概,都是從秦獻公時代開始體現的。
而從《裂變》這部劇來說,秦獻公是因為對魏作戰時受傷而死的,臨死之前的悲憤和拽著秦孝公述說強秦夙愿的憧憬。
讓觀眾對當時秦國的處境有了了解,也感受到秦國君主對改變國弱民窮現狀的迫切需要,為將來商鞅變法做了鋪墊。
同時,從劇情方面來說,父仇國恨,讓秦孝公決意不惜一切代價讓秦國變強,向魏國報仇雪恥。
這樣的角色,哪怕戲份不多,也是劇中的關鍵人物所在,而且十分出彩。
這樣的角色,請一位老牌大腕來客串一下,也拿得出手,人家也不會覺得丟面子。
而孟子、孫臏這樣的角色,只有寥寥幾場戲。
孟子在稷下學宮曾與主角商鞅有過一場辯論,是關乎于治國理念之爭,細化來說就是法、儒之辯。
這場辯論,一定關乎商鞅的治國理念闡述,之后,孟子就幾乎沒有出場。
而孫臏,主要是替秦國解決了龐涓這個魏國大將,出場也不多。
然而就算如此,一個亞圣,一個孫子,再大的腕兒在這兩位面前,能客串古之先賢,就已經是榮幸之至。
誰會挑理?
誰敢挑理!
左樂自己都佩服自己,小腦袋瓜怎么長的,怎么就這么聰明,竟然想出這么一個神操作。
全明星《大秦帝國》是夠嗆了,但是可以打造出一個全明星戰國名人天團。
而且這不單單是滿足了他作為導演的收集癖,從電視劇質量方面來說,也有不少好處。
這些歷史名人,能在青史留名,個個都人中俊杰,想要還原出他們的一些神韻,還真不是普通演員能夠做到的。
那些知名大腕很多都是老戲骨,正好配這些戲份不多,但又極為出彩的歷史名人。
簡直是一舉多得!
…………
說完這些大腕客串,再聊聊那些主演。
先說幾個女性角色吧。
《大秦帝國》系列畢竟是歷史正劇,男人戲居多,出彩的女角色也就那么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