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樂相信,陳首明能夠演出他心目中的那個帶領秦國走向強大的法學大家。
不過陳首明不太好請,近些年他已經很少拍戲,更多的參與幕后或者行政工作。
作為華國演員協會主席,陳首明身上的官方色彩很濃,在圈子里的地位很高。
別的演員左樂有信心,這位還真不好說能不能請得動,他帶著劇本親自上門,得到了認真考慮的答復之后。
就只能把商鞅這個角色放在一邊,考慮雙男主的另外一位——秦孝公。
以左樂自身看法,他對秦孝公的欣賞更甚于商鞅。
《裂變》中的秦孝公,簡直是一個完人。
作為兒子,孝順母親,秉承父志;作為兄長/弟弟,愛護小妹,尊重兄長;作為秦國國君,時刻把百姓放在心中,一心求強,帶領秦國走向強大。
而秦孝公這部劇最讓人感動的,就是對商鞅的信任。
劇中商鞅變法能夠成功,五分功勞在商鞅,五分功勞在秦孝公。
無商鞅,秦國變不了法,但無秦孝公,商鞅變不成法。
在答應了全力支持商鞅變法后,秦孝公就成了商鞅最堅實的后盾,無論何時何地,都是站在商鞅這一邊。
兒子犯錯,驅出國度放逐。
兄長有罪,哪怕是事后跪地賠禮道歉,也要支持商鞅行刑。
別人不管怎么攻擊傷害商鞅,秦孝公都護著商鞅,同時收拾那些商鞅的敵人。
乃至臨死時,為了怕自己死后,那些敵人欺負商鞅,就準備擺個鴻門宴一鍋端了,可惜被商鞅阻止。
找回太子贏駟,也是千方百計的試探,有沒有害商鞅之心,甚至先劉備幾百年說出“彼可取而代之”的話。
死后還留下密詔,讓商鞅可以統領軍權,危及時刻,造反自保。
士為知己者死,當主公當到這份上,也不怪商鞅說出那句“公如青山,我如松柏,粉身碎骨,永不相負”的誓言。
而后為了秦國大局,寧愿赴死,也不想引起內斗,毀了秦國的大好局面,讓秦孝公的一生心血付諸東流。
如此君臣,堪為楷模,所以很多人瘋了一樣磕“青山松柏CP”。
實在是太甜了!
針對這個角色,左樂希望的形象是剛毅質樸,威嚴仁厚。
他在圈子里扒拉了好幾圈,最終選定了兩個人選。
曾在《大染坊》和山河有過合作的侯永,以及曾在《七劍》出演魔教教主的張瑞金。
兩人都是毫無疑問的實力派。
前者侯永面相忠厚,氣質樸實,能演出秦孝公的質樸仁厚。
后者張瑞金也算半個帝王專業戶,形象大氣,符合秦國一國之君的剛毅威嚴。
面對左樂的邀請,雙方的回應都很積極,左樂對這兩個都很心儀,打算等一下陳首明的回復。
如果陳愿意出演,那么侯、張兩個人誰和他更搭,那么就選誰。
如果陳不演,那么商鞅這個角色就歸備選王飛,再根據王飛的戲路,挑選搭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