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甲精良的魏武卒持盾,以步兵方陣攻殺秦軍,秦軍箭陣迎敵,如如暴雨一般箭矢,讓人看的不覺瞳孔放大。
在箭盾初次交鋒之后,秦軍騎兵,分兩部向魏軍沖擊。
為了拍這部戲,左樂聯系了所有能夠動用的渠道,硬生生湊出四千匹馬,再輔以特效,制造出了萬馬奔騰的騎兵效果。
萬馬奔馳,蹄聲如雷,黑壓壓的一片,營造出極其壓抑的視覺效果。
讓觀眾直觀的感受到為什么騎兵被譽為冷兵器時代的兵種之王。
近景廝殺,中景沖鋒,全景軍陣對抗,左樂盡其所能的還原了一場戰國時代的冷兵器戰爭。
魏之晨都看呆了,作為退休歷史老師,他雖然談不上歷史通,對一些常識還是很清楚。
也深刻的明白,剛才那短短幾分鐘戲,含金量有多高。
至少在他的記憶力,之前從沒有看過如此大規模的冷兵器戰場廝殺影視片段。
老伴也有些被這個區別于家長里短的宏大場面震住了。
兩人誰也沒有說話,客廳里只有電視里傳來的兵器碰撞聲、士卒的吶喊吼叫、以及兵器入體鮮血事件的聲效………
………
雖然《大秦帝國—裂變》一出場就是長達近10分鐘的戰場戲,看似單調,但并不沉悶。
雙方兵種戰陣的攻守變換,兩軍主將的調度指揮,被左樂完美的剪輯在中遠景內,讓觀眾更直接的感受到這場戰爭的局勢變化。
而通過一些其他的鏡頭,豐富了劇情,也讓觀眾從中發現一些細節。
比如,魏軍兵甲精良,戰斗時時刻保持軍陣,秦軍相對來說,陣型更散漫一些,但通過近景,可以看出秦軍勇悍,個人戰斗力更強。
秦軍攻勢兇猛,不但主帥秦獻公親自上陣,同時還早早的派上了預備隊。
而這些秦軍預備隊的模樣,無甲無盔,身穿布衣,手里拿了一根長矛,有的甚至連像樣的兵器都沒有,而使用農具。
不過這些秦軍,無兵無甲,但悍不畏死,根本不懼傷亡和魏軍精銳廝殺,以傷換命,甚至以命換命。
正應了那句,赳赳老秦,共赴國難。
魏武卒再是強悍,碰上這群不要命的秦軍,也是傷亡慘重。
靠著這股狠勁,這場少梁之戰的初次交鋒,以秦軍小勝而告終,魏軍傷亡兩萬余人。
初戰告歇,魏軍收攏暫時的士卒尸體,一個白色的身影出現在戰場之上,認真的查看雙方士兵的尸體。
此人正是男主商鞅,他在戰場上查看了一番后,面見了自己的老師,魏軍主帥公叔痤,給出了自己的結論。
秦軍食草,秦人可畏!
商鞅查遍了所有的秦軍尸體,全部都是胸前受創,這說明他們面對敵陣,前仆后繼,奮勇爭先,死不回首。
更可怕的是,這支勇悍之師,甚至以草為糧,而不失士氣。
商鞅認為,魏軍面前的這只軍隊不是秦軍,而是秦人,更是整個秦國。
面對商鞅對秦軍的盛贊,公叔痤不以為然,甚至訓斥商鞅身在魏國,要小心說話。
商鞅出場的這場戲,既突出了他聰慧機敏的能力和眼光,也隱晦表現了他悲憫弱者的心態,并且由此讓商鞅和秦國建立了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