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所謂的歷史古裝劇為什么被觀眾狂噴,就是沒有把上訴這四個詞區分清楚。
………
在回到劇情里,歷史的秦國大勝,而劇中正處于窮弱狀態的秦國卻勝利的很驚險。
秦軍一度被魏軍包圍,幸虧嬴渠梁主角光環附體,帶領輕騎突襲魏軍空虛的中軍后方,俘虜了魏軍主帥公叔痤,扭轉局勢。
但是秦軍也沒好到哪去,本身受損嚴重,更關鍵的是,秦獻公中箭,身受重傷。
秦軍本就無糧,外強中干,秦獻公打的主意就是速戰速決,短期內拿下魏軍主力,就有回旋的余地。
然而他這一傷,秦軍軍心不穩,再難和魏軍征戰,甚至搞不好有覆滅之危。
秦獻公終于從“打敗魏國”的夢中清醒了,他決意撤兵。
不過秦獻公身受重傷,時常昏迷,已經沒有指揮的能力,所以就要給秦軍再找一個臨時指揮官。
秦獻公想起嬴渠梁之前的表現,以及他苦苦規勸自己退兵,休養生息,再圖大計的話語。
出乎秦軍所有人預料,秦獻公沒有把軍權交給就在自己身邊,威望甚重的長子,而是急召嬴渠梁回師領兵。
而嬴渠梁也沒有辜負秦獻公對他的厚望,使了個疑兵之計,蒙蔽了公子卬,趁夜撤軍。
等魏軍反應過來,秦軍已經撤離,要不是公子卯不愿遠征追擊,搞不好還會嬴渠梁埋伏一波。
這次統領大軍撤退的經歷,給嬴渠梁在秦獻公身上加了不少分。
經過秦國大醫的診斷,秦獻公自知命不久矣,就打算在兩個兒子之中挑選繼承人。
為國擇儲,事關重大。
兩個兒子也非常優秀,長子勇猛剛毅,次子沉穩睿智,各有優勢,秦獻公一時半會也下不了決心。
他先是分別試探了老妻和秦國多位重臣,各有支持,依舊沒讓秦獻公下定決心。
于是,秦獻公拖著病體,來到郿縣大營,這里都是跟隨秦獻公幾十年的老兵,秦獻公最信任他們。
這段秦獻公前往大營的片段,路上大雪紛飛,車隊一路前行,電視里響起了一段雄厚莊肅的群聲合唱。
歌聲極具感染力,把劇中老秦人的血性展現的淋漓盡致。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
赳赳老秦,復我河山!
血不流干,死不休戰!
西有大秦,如日方升!
百年國恨,滄桑難平!
天下紛擾,何得康寧!
秦有銳士,誰與爭鋒!
……”
更讓人動容的情節,是秦獻公來到郿縣大營,無數頭發已經花白甚至全白的老卒,激動的圍了上來,甚至有許多沒手沒腳的殘疾。
看到這么多跟隨自己多年老兵,如今殘年卻吞風咽雪,秦獻公心里很不是滋味,不顧病體,同老兵們飲酒明心。
喝罷了酒,秦獻公拉著老兵們拉家常,同時也問出了自己心里一直糾結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