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目前的功能好像都偏向于文字信息方面的操作,完全無法影響現實。
四個小時的補課很快就完成了。
送他走的時候,小姑娘又給他塞了一大把零食糖果,還笑瞇瞇地揮著手說:“小哥哥老師,下次也要來哦!”
楊哲擺擺手,心說沒下次了。
晚上,沈嘉運給他轉了180塊錢的工錢,而楊哲也教育了沈嘉運做人的道理。
送走了沈嘉運,整個宿舍是真的只有他一個人了。
次日,又是蹲圖書館肝書的一天。
嗯?手機震動了。
楊哲跑出去接電話,是哥們兒的電話。
沈嘉運居然在電話里說,人家小姑娘很滿意補課效果,想請楊哲在寒假期間繼續給她補習一個寒假,報酬還是1小時60塊錢,也可以更多,只希望他每周末兩天都能去。
楊哲一口回絕。
幫哥們的忙可以,但他的時間也是很寶貴的,并不想直接拿去換錢。再說了,給初中生補習對他自己沒有任何好處,他還指望多點時間學習呢。
沈嘉運唉聲嘆氣掛了電話。
楊哲再沒理會這事,又肝了三天的書,不但肝完了現代與古代兩門課的教材,還看了一些經典作品。
順便,還開發了“修改”功能的拓展版:插入。
現在他可以在一本書的任意位置做批注了。
距離完美的書籍筆記,就只差劃線了!
“不對,還差一個空白筆記本。”楊哲思索。
除了直接寫在書上的筆記之外,他還需要一個單獨的筆記本,用來系統性地做記錄。
如果要實現這一點的話……
他心中一動。
確實,他沒有辦法直接在罐子中生成單獨的空白筆記本。
可是,假如把“錄入”與“修改”兩個功能結合起來,豈不是就可以形成一個類似的新功能么?
楊哲把書往桌子上一扣,站起身,跑出了自習室。
他從四樓走到三樓,走入社科借閱室,又從三樓走到二樓,來到期刊閱覽室,又走入新書借閱室。
一路上,目光所及之處,數不清的零碎信息被他有意識地拉入罐子之中,變成了紙條。墻上寫著的字跡,招貼欄的海報與通知,書架上一排排的書名,雜志架上擺著的雜志封面上的目錄文字,還有間或路過的同學身上的商標字樣,他們手機屏幕上的聊天記錄,游戲數據……只要是他能夠看得清楚,就能瞬時記錄下來。
這些天來,隨著對罐子功能的不斷使用,他對錄入這一功能的控制力已經大為增強。
尤其是這些零碎短小的信息,他可以讓它們自動錄入,也可以有意識地留意從而主動收錄。
其中后者更為方便,更容易留下有意義的文字。
當楊哲終于下到一樓大廳的時候,他的罐子里又多出來滿滿一罐子的紙條。
這些都是上好的實驗材料。
一張紙條被他的意念抓了出來,攤開在空中,它約莫有手機屏幕那么大,上面記錄的也剛剛好是某位女孩子與她的男朋友的微信聊天記錄。
這是楊哲剛剛和那位女生側身而過時看到的。
兩人擦肩而過只有很短的時間,或許才零點幾秒,對于一般人來說,可能連屏幕上是什么軟件都看不清楚,可楊哲只用看這么一眼,屏幕上的文字內容就像是被軟件提取了一樣,瞬間變成了紙條上的信息。
紙條上,女孩子正在和男友吵架。
無非就是男友忙著打游戲,竟然在整整一個小時之內都沒有回復她,她生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