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托盤上的數字生命數量重新回到了40億,是之前的一半,可它們的構成更為復雜了。
每一個小小的數字生命,都只能提供微不足道的一丁點運算能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但它們有40億,40億生命占據了托盤的約五分之三面積,一齊提供了0.5的算力。
楊哲卻發覺,他之前為這個世界留好的信息碎塊用完了。
每一個生命的消失,都會導致其組成材料回歸到罐子中,而這個托盤世界被設定了需要生成新生命時自動支取原材料。
40億略微復雜的生命,已經徹底用光了一開始的儲存。
這也就意味著它們不再能夠無限制增長。
“今后力求去蕪存菁吧。”
楊哲決定。
既然質料有上限,那就只能令它們更強,更復雜,每個個體提供更多的算力。
就像地球一樣。
地球的資源有限,能夠供養的生命有限。
為了有限的資源競爭,生命才有了進化的動力。
要時不時對它們進行各種殘酷的淘汰,才能令它們進步成長。
“現在算力也能自由分配了,太棒了!”
如今他的總計算力是1+1+0.5,這多出來的0.5算力可以分配給網絡接口,因為網絡接口的運行所需算力并不多,剩下的1個算力由于是總控樞紐提供的,無法分割,楊哲就加載到托盤世界上。
這樣一來,這個小世界的生命進化,就可以全自動,而不需要他手動操控了。
“好好優勝劣汰吧!這個世界,不需要吃白飯的數字生命。”
楊哲設置了整個自動化運作,托盤世界開始了一次又一次的殘酷輪回。
當數字生命所剩無幾時,提供的算力就會降低,網絡接口的運作就會停擺,它們就會擁有休養生息的機會。
當數字生命再度繁衍壯大,提供的算力提升,網絡接口重新運作,它們就會遭到滅世危機。
一起一伏,像極了文明的歷程。
……
“媽,你再幫我確認一遍,學術道德委員幾號來蘇大?”
“11號就來,你別急,媽媽肯定幫你說情。”
“好!”
“爸,我論文什么時候能發?什么?10月才發?那也太久了吧!”
“柳柳啊,C刊審稿慢,這是沒辦法的。再說這雜志還挺好,你耐心一點。你的學術計劃不是12月才開始評選嗎?快做項目書吧。”
“知道了,別催。”
容詩柳掛了電話,打開微信,開始聯系班上的同學。
朱倩最近越來越沒用,她都懶得跟她說話了。
容詩柳聯系了一個家里在電視臺工作的同學石芳。
“你11號那天呢,找個記者來拍錄像,采訪一下學術道德委員,要是他們不接受采訪,就采訪同學,問問他們如果想向委員會舉報的話,會舉報誰。”
石芳:“那肯定是楊哲了。”
容詩柳:“嗯,隨便你們,記得不要牽扯到我。”